|
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出席第三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並應邀做主題發言。(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徐夢溪 束沐)第三屆兩岸媒體人北京峰會11月24日在北京舉行,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應邀作主題發言,講述了兩岸交流開放不久,他曾參與的兩岸新聞界三件重大交流事件的幕後故事。發言主要內容如下:
我想談談兩岸新聞交流三十年,我實際操作的三件重大交流事件的幕後,當時我的身份是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
一是1990年9月24日訪問大陸國家主席楊尚昆的前前後後。
這可說是兩岸新聞採訪最特殊的一個時刻,在兩岸剛起步交流的階段。推動採訪過程之轉折,非身歷其境,恐怕也難窺其一二。
我是在採訪前一個月,也就是8月23日隻身抵達北京,當時我擔任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之前在報社時,余紀忠董事長與黃肇松總編輯有一個構想,希望在兩岸交流開始之際,能夠採訪大陸領導人,談一談大陸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的看法。這是一個很樸素的構想,也是一個很有企圖心的想法,這本來就是媒體應有的職責。對於報社的這個構想,反正兩岸交流剛開始,我也算是初生之犢,反正兩岸交流剛開始,也沒多想,就埋頭去推動。
在剛到北京的時後,其實我對於能否採訪到大陸領導人心裡完全沒底,就是當做一項任務來做。但在我接觸時任國台辦的常務副主任孫曉郁後,感覺到孫主任與國台辦的同仁對於推動兩岸交流充滿期盼,確實有要促成訪問領導人的想法。於是在幾番接觸後,越來越覺得事情有可能成功。於是半個月後,我以比較樂觀的心情跟報社報告接洽過程,並認為訪問成功的可能性不小。當時余董事長經過慎重考慮,安排了四人採訪小組,包括總編輯黃肇松、副總編輯黃輝珍、大陸新聞中心主任俞雨霖、副主任張所鵬。
訪問一結束,就立即驚動了港台海外媒體圈與關心人士,但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各種流言蜚語首先從香港的雜誌中流傳出來,有的傳言暗示中國時報與大陸方面有政治交易,有人甚至明碼標價,中國時報用十萬美元打通關節。不過,這些杜撰的謊言,終究敵不過事實真相。我就是推動的人,我最清楚事實的真相,沒有任何的金錢交易、政治交易,有的只是懷抱著一股新聞的熱誠與推動兩岸交流的熱情,或許國台辦的領導跟我們的想法一樣,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時報的真誠,所以努力促成了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