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com   2017-12-02 10:39:23


 

  “文藝進鄉村,是通過藝術家的眼睛發現被我們忽視的遺產的價值,也通過藝術家的思維開闊了村民的發展思路。”明月村的吳俊江說,村裡發展文創項目,引發返鄉熱潮。村民或出租閑置院落,或成為文創項目員工,或自營餐飲、民宿、傳統手工藝等項目……思維變革帶來的效益是可觀的。2016年,明月村迎來遊客15萬人次,實現從市級貧困村到農民人均純收入超1.8萬元的跨越。

  和明月村一樣,黑龍江省梅林市七裡地村利用自身的旅遊資源,通過成立影視服務公司、參與影視劇演出、開發休閑旅遊文化項目和成立藝術團進行駐場演出等,實現人均收入2萬多元;山西省武鄉縣李峪村前幾年興起學魔術熱潮,並逐漸成為特色文化產業,帶動村民增收,昔日的貧困村面貌一新;河南孟津縣平樂村培訓農民畫牡丹,年創作牡丹畫40萬餘幅,銷售額1.2億元,作品遠銷國內外,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文化產業特色村”榮譽稱號……

  近年來,從南海之濱到北國邊陲,從西部山區到東部平原,特色文化產業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實現經濟騰飛的例子不勝枚舉。

  傳承文脈留住鄉愁

  人字坡屋面,紅墻白線條……走進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矮寨村,一棟棟房屋屋頂上雪白的鳳扳爪映入眼簾。壯、瑤等多民族文化在矮寨交融,村民建房沿襲當地房屋建築特色,使鄉土建築工藝得到活態傳承。

  按照“宜居宜業宜游”思路,恭城傳承“坡屋頂、小青瓦、白粉墻、吊腳樓、木格窗”等瑤族建築元素,全域規劃建設美麗鄉村,高標準完成7個集鎮和500個村屯規劃,獲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把鄉土特色建設示範與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依托山水環境,因地制宜推進環境改造,既留住了鄉愁,又提升了舊房的居用功能。”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鄧曉強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