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支付量短期起伏的另一因素是中國政府加強監管、控制資本流出。
人民幣在國際使用中的份額提升,意味著中國要對國際經濟、金融的穩定及發展承擔更多責任。而中國目前需要在金融市場、規則、制度、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方能更好承擔這些責任。
“2015年以來,中國央行採取了資本流出管控的一系列舉措,這致使人民幣流出的數額相對減少,但從長遠看這將提高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品質,為其行穩至遠提供關鍵支撐。”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說。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單單以某個月的數據來評估其遠期前景並不科學。國際經驗表明,美元、歐元、英鎊等老牌國際儲備貨幣的國際支付量近些年都出現過較大程度的下降,目前人民幣支付份額向下波動的幅度屬於正常範疇。
與這些貨幣一樣,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會一味高歌猛進,根本上看,這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進程。
上海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預測,經過10-20年的發展,人民幣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國際主要使用、儲備貨幣,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未來中國經濟運行將總體平穩,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堅實基礎。作為宏觀經濟重要先行指標,中國11月PMI指數為51.8%,繼續位於50%的榮枯線上。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更為穩固。
“一帶一路”、亞投行等重大項目的推進,將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水準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屬於新興經濟體,發展願望強烈,但資金相對不足,隨著中國與這些經濟體貿易暢通相關措施逐步落實,雙邊貿易及投資對人民幣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伴隨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A股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新興市場和全球基準指數、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上線,中國與全球金融市場聯繫日益緊密,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配置需求會不斷增長。
中國金融相關領域的改革也將持續推進。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張新日前表示,將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將利好全球經濟、金融的穩定與發展。一般而言,如果全球經濟活動中過度依賴一兩種貨幣進行結算,那麼一旦這些貨幣發生較大波動,就會對全球經濟穩定產生較大負面衝擊。
“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提高,將大幅降低全球經濟因過於依賴一兩種貨幣進行交易而產生的風險,為世界經濟穩定提供關鍵支撐。”趙錫軍說,同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全球投資者也將更好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及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