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IPO的融資規模來看,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以及中信建投三家券商排在前三位,2016年則是中信建投、中金公司以及安信證券的融資額比較大。
在過會率方面,截至今年9月中旬,最高的是中信建投,過會率高達94.74%,招商證券和申萬宏源,兩家過會率分別為70%和72.22%,其他機構的過會率則均在80%-90%區間。
告別IPO流水線?
一位券商合規風控總監解讀認為,“審6否5”有它的偶然性,市場無需過分放大,過會率還是在一個逐漸回歸正常的過程中。有一些中止審查的企業,是長期有問題,但也不至於排隊的63家都有問題。主要還在於當前排隊的企業質量良莠不齊。事實上,紅星美凱龍、六個核桃之類的公司過會,業內都知道它們體量大,但是問題也多。該合規風控總監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和監管層溝通。
“對監管層來說,肯定還是先解決眼前‘堰塞湖’的問題。各種各樣的政策都是為了加快審核去庫存。在這個過程中,讓市場形成一個穩定預期,比如,審核周期在8-12個月,快的話創業板8、9個月,慢的話,主板11、12個月。什麼樣的公司,比如有2000萬淨利潤的公司,就別往上報了,報了我就給你否了。”上述合規風控總監表示。
在發行速度加快、審核趨嚴的形勢下,多位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的投行人士均表示,未來,整個投行的模式可能都會改變,過往做走量的小項目、流水線IPO這種模式或將失效。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生意多了,有這麼多公司上市,肯定會推動併購重組的業務,如果盯著IPO,可能吃個一年的制度紅利就沒有了。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行有價值發現的能力,必須去選擇好公司,如果不是好公司,那麼後續的再融資、兼並收購都做不了。
對券商來說,IPO是一項打名氣、掙流量的業務。IPO性價比是很低的,成本高,時間長,過會率60%以下,項目量乘以60%的成功率,然後再拉長到兩年,其實並沒有掙到多少錢。但是完成IPO之後,就可以做再融資、併購重組,所以也是各家券商必爭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