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省柞水縣縣委書記陳璇(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張爽)“九山半水半分田”,陝西省柞水縣縣委書記陳璇用一句話概括了柞水的地貌情況,土地資源少、又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是陝西省政府確定的限制開發區。人口不到17萬,貧困發生率22.6%,這樣一個“天資平平”又沒有政策優勢的貧困縣如何走出自己的脫貧之路呢?
“我們把全縣絕大多數的貧困縣都鑲嵌到了產業鏈上,木耳產業帶動了近50%的貧困戶,鄉村旅遊帶動近30%,林下中藥材帶動近20%,省市產業發展推進會都在我縣召開。”縣委書記陳璇三言兩語勾勒出一副脫貧路線圖。
陳璇說,在柞水縣這樣的限制開發區,發展產業首先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關係。
“柞水縣山青水秀,年平均氣溫15.9度,是天然大氧吧、大空調。同時柞水縣離西安非常近,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在西安正南方,穿過秦嶺28公里隧道就到了。”陳璇說,柞水縣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把柞水打造成西安大都市的後花園。
“我們離西安近,不愁遊客。老百姓有的有兩間房、三間房,把一間房租給公司,一年兩萬多。這塊效果非常不錯。”陳璇說。
陳璇認為,如果脫貧攻堅不主攻產業,就沒有治本之策,群眾就沒有穩定的增收來源。“我們經過反覆的比較,針對地少的情況,發展吊袋木耳,一畝頂三畝,努力把木耳小產業培育成大產業。同時柞水的森林覆蓋率82%,植被覆蓋率88%,我們立足這一實際,大力發展林下中藥材,全縣形成了以木耳產業為主導,優先發展鄉村旅遊和林下經濟的‘一主兩優’脫貧產業格局。”
陳璇表示,柞水縣還積極扶持產業發展。“我們強化規劃引領,制定了木耳產業發展的‘1153’規劃,就是一萬畝、一億袋、五千噸產值、三億的收入。我們制定了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打造西安的第二生活區或者說後花園。我們制定了林下中藥材發展基地,盤龍藥業去年通過IPO在中小板主板上市,這是陝西的第一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