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形成與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8-01-21 09:42:19


 

  六、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習近平同志針對浙江先期遇到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和激烈衝突,強調“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定不移地走這條路”(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時的講話),指出“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2005年8月24日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評論),作出了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戰略決策。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理念的嬗變和升華,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認識飛躍,是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重要理論遵循和實踐指南,有力推動了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年來,浙江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實施“811”美麗浙江建設行動,果斷打出“五水共治”等轉型升級組合拳,深入推進“千萬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養生養老、運動健康、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美麗經濟,率先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鈎的財政收費制度、與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鈎的財政獎懲制度,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更高水平。全省生態環境發生優質水提升、劣質水下降,藍天提升、PM2.5下降,綠化提升、森林火災下降的“三升三降”的明顯變化。2016年,全省森林覆蓋率61%,平原林木覆蓋率19.8%。

  七、在公共服務供給上,習近平同志針對農民公共服務需求日益增長而農村公共服務發展明顯滯後的問題,強調“要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的力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教科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的重點放到農村,全面改善農村的供水、供電、環保、交通、通訊、廣播電視、信息網絡等公共服務的基礎條件,繼續大力實施城鄉教育均衡工程、農民健康工程、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小康健身工程,全面提高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層次、普惠性的農村社保體系,不斷提高農村社保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公共服務的差距”(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在2004年率先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每年辦好10方面民生實事。這是對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思想的生動詮釋,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率先探索,推動了浙江省農村公共服務的加快發展和城鄉一體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加快構建。這些年來,浙江堅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重點,完善城鄉一體公共服務體制機制,加快城鄉公共服務制度接軌、質量均衡、水平均等。2015年底,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為90.7%,5年提高8個百分點。2016年,縣縣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城實現全覆蓋,全省農村基礎養老金每月135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準每年859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每月631元,68個縣(市、區)實現城鄉低保同標。

  八、在農村基層黨建和鄉村社會治理上,習近平同志針對農村社會結構變動、價值觀念多元、民主意識增強等新情況新問題,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堅強戰鬥堡壘,使農村基層黨員和幹部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排頭兵”(2006年3月23日在省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上的講話),強調“確保農村穩定,為農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農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2004年1月4日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建立推行了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總結提煉了“後陳經驗”(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創新發展了“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問題不出村),提升實踐了“新倉經驗”(生產供銷聯合與合作)。這是對農村基層黨建、基層民主、基層管理和新型聯合與合作的創新實踐,是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的有效探索。這些年來,浙江把加強基層黨建作為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基礎,推行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和“浙江二十條”,創新推出鄉村“四大平台”、三多清理(機構牌子多、考核評比多、創建達標多)、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村民說事制度、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新鄉賢治村等一系列舉措,強化了農村黨的領導,保障了農民民主權益,豐富了基層民主形式,優化了基層公共服務,有力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