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說,未來的中日關係會大體這樣一個腳站著,另一只腳說不定就會踩到哪個方向上。站著的那只腳是兩國貿易以及各種合作的規定動作,懸著的那只腳是兩國各種摩擦和第三方、比如美國的牽制。
總的來說,中國要面對中日關係的實際情況,把將中日關係往積極的方向帶作為基本目標,把堅持原則作為處理兩國糾紛的尺子。我們應鼓勵日本的每一個積極動向,對它的錯誤行為既不做無原則讓步,也不主動擴大具體摩擦對兩國全面關係的影響。
那樣的話,只要日方確有改善同中國關係的願望,同樣不想因為具體糾紛惡化日中全面關係,兩國就能逐漸往前走,慢慢積累互信和善意,為今後更實質地提升彼此關係進行鋪墊。
中日兩國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這個道理在雙方各自社會中還是有基礎的。中日對立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華盛頓有強化同中國戰略競爭的動向,它未來更加需要日本幫它在亞洲對付中國,做它可以隨意支使的“忠誠盟友”。這對中日兩國都將構成損害。
中日緩和關係,無論怎麼看都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如果北京和東京能夠排除現實干擾做到這一點,就會對雙方都帶來戰略上的緩解,因此這值得雙方嘗試。
實質性緩和中日關係,要做到兩點。第一,兩國要堅決排除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兩國要在釣魚島海域及整個東海上管控好雙方的分歧。第二,兩國要扭轉中日貿易停滯甚至下滑的趨勢,重新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的更大繁榮。
目前中國GDP已經接近日本的3倍,兩國實力對比實現了歷史性逆轉。雙方都要適應這一變化,日本要真正接受中國崛起,中方則要調整自19世紀末以來長期受日本壓抑、欺凌影響的民族心理。如果兩國社會都能過了這一關,就會發現,中日其實真的沒有重大利害衝突,兩國完全可以成為共同走向未來的夥伴。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