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學生實習卻被“三層”轉手 
http://www.CRNTT.com   2018-01-24 15:30:09


 
  據媒體報道,去年7月,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多名大二學生稱被學校強制前往富士康(煙台)科技工業園進行長達3個月的實習並被強迫簽署三方協議。

  在中國之聲微博裡,也接到多個爆料。一位山東某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說,學校以“工學交替”的名義,要求學生去一家科技公司上課,實際上是當客服接熱線,要工作六個月,不去不給畢業證;江西某學院的一位學生家長反映,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被派去江蘇淮安的一家酒店實習,其實就是做服務員;某大學長城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說:他去蘇州的一家電子廠實習過三個月零三個星期。某學生說:“中介公司在旺季會給社會工四五千塊錢的返費,學生工是沒有的,只有工資。學生們是不大願意去的,因為跟專業沒關係,我們是土木的。”

  針對微博中反映的情況,記者也會和學校以及當地做進一步的核實了解。

  記者梳理了一些案例發現,強制實習,和專業無關,學校通過中介賺取費用,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是共性。一位高校教師說,實習是人才培養的要求,而找到大量接受學生的實習單位並不容易。

  工廠,成為能接受數以百千計學生的選擇之一。而且,中介公司會給學校一筆費用。去工廠實習,又賺錢,又能完成實習,成為當下很多高校,尤其是大中專院校的普遍做法。聊城大學實習事件中,勞務中介環宇公司陳先生說:“我介紹人去廠裡上班,介紹人會支付我一筆費用,不是我從學生頭上扣錢,不排除學校會賺這個錢。中職和高職還多一點,本科的確很少。”

  工廠竟成了高校的實習基地。面對各種實習亂象,教育部門應該如何管理和規範?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來源:央廣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