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石匠都更願意自己做買賣。如今,很多都開了自己的車間,從意大利采石場那裡買粗石,在切割和拋光處理後再賣回給這些意大利的采石場。
和平共處
石材工業的發展、大量中國人遷徙帶來的人口變化,給當地帶來了社會變革。在這個安靜、偏遠的意大利山谷,這種轉變要比大城市羅馬、米蘭明顯的多。
儘管這裡很少發生種族主義事件,但是中國社區和當地民眾似乎和平地生活在平行社會裡,很難實現真正的融合。而實現融合的突破口,在孩子們身上。
在過去這些年裡,當地舉辦了不少可以讓意大利以及華人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課後活動、夏令營、劇目排演。
這些項目算是比較成功,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意大利出生的華人小孩來說,相比較那些後搬到這裡的,他們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也不會體會到文化衝擊。 “然而即便是這些孩子,也沒有100%的融入這裡的社會。他們還是更傾向於留在自己的文化圈裡”,在當地工作了10年的語言、文化協調員卡爾德拉(Sara Caldera)說。
年輕一代
考慮到當地中小學裡有20%學生是華裔——這遠高於意大利的平均水平,融合問題尤其緊迫。
巴尼奧洛和巴爾傑的學校逐步實施了一些針對華人學生的服務,例如安排文化調解員,特別開設意大利語班。不過社會工作者認為,還急需更多的資金與人力資源。
儘管資金和人力不足,還是有很多華裔年青人成功地融入了意大利社會,離開了山城,前往其他地區工作學習。
黃在同(音)就是其中之一,他6歲從中國來到巴尼奧洛,在這裡長大,如今在都靈上大學。他說,在職業方面,年輕一代沒有興趣跟隨父輩的腳步。“他們(年輕一代)想要開店,當企業家”,他說,“鑿石頭的老一代將成為最後一批幹這種活的中國人。”
就像他們之前的意大利人一樣,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代際轉移,可能會逐漸讓華人遠離石材切割行業。“他們受過良好教育,因此不想再做這類工作”,石材廠經理裡帕雷斯表示。“十年後再來,這些人都不會再幹這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