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企改變非洲 矛盾只是“人民內部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8-02-27 10:04:18


中國工人和肯尼亞工人在中航國際的內羅畢工廠一起組裝卡車。(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中國和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影響到了非洲女性的基本生活,提高了她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給她們創造了就業機會,讓她們有機會走向自主自立的生活。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刊登題為《中資湧入漣漪效應 非洲婦女走出國門》,文章說, 2011年,20歲出頭的貝扎(化名)生活在埃塞俄比亞的一個貧瘠的村落,在家裡三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天,她突然聽說附近要修路,來了幾十名中國人,中國厨師需要兩人幫忙在厨房幹活。經過親戚介紹,她得到了這份工作。

  工資雖然很低,可對她這樣僅靠務農、很多人一天只有一頓飯吃的家庭來說,這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從未出過遠門的貝扎并不知道,她的國家因為中國投資的大舉進入,正經歷著一場巨變。

女性走向自主

  埃塞俄比亞在上世紀80年代飽受戰亂、饑荒肆虐,皮包骨頭、奄奄一息的兒童的新聞照片今天還深深印在很多人的腦海裡。近年來,這個“非洲之角”中心位置的國家經濟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這種經濟變化對像貝扎這樣的埃塞婦女的生活產生了重大衝擊。

  經過不到10年的大幅投資,中國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埃經濟關系如此密切,中國企業在該國到處可見。埃塞俄比亞人將中國人稱為“埃塞俄比亞的第87個民族”(該國現有86個民族)。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的和丹說,中國和非洲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影響到了非洲女性的基本生活,提高了她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給她們創造了就業機會,讓她們有機會走向自主自立的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