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說,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其中一個重大政策方向,就是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這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主要體現,也是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要擴大兩岸經濟合作,關鍵是要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拓展產業合作、加快擴大雙向投資、深化金融服務業合作、維護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合法權益、歡迎台灣同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主張落到實處。在兩岸經濟合作中,要充分考慮雙方社會的心理感受,努力擴大兩岸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要擴大兩岸文化交流,關鍵是要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求,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同胞精神紐帶,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為民族未來培養優秀人才,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而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等中央部委辦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就充分體現了上述精神。而且,也折射了大陸涉台系統與時俱進,在堅持“推動國家和平統一”基本原則,弄深吃透習近平對台工作理念及方略的基礎上,針對台灣地區的政情變化,對涉台策略及作為實施戰略調整,
從“讓利惠台”調整為“吸納台灣”,亦即如同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形容的那樣。是從國民黨時代的惠台措施,大陸赴台採購、投資、交流,基調是“大陸走進台灣”,轉為民進黨時代的惠台措施,大陸吸引台灣人才、行業、資金,基調是“台灣走進大陸”。
實際上,在國民黨管治台灣地區時期,大陸的涉台措施是以“讓利”為主。這本來是好意,也取得了若干成效。但由於國民黨的政黨性質是代表大官僚資產階級的政黨,因而大陸對台灣的“讓利”,其主要利益落到了賣辦集團的手中,普通民眾分享不到其成這也是導致爆發“太陽花學運”的主要原因之一。儘管涉台部門已經覺察到了問題,並改變方法,由各省區直接到台灣的漁農產區訂立合同,“紅利”可以由部分漁農民具體分享。但在政黨輪替後,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制度性聯絡機制“停擺”;而操作到台灣漁農產區簽署“讓利”契約的多是大陸的地方政府部門,而漁農產區的中南部地方政府卻是由民進黨執掌,可能會與兩岸“停擺”的政策抵觸,因而就策動了“以我為主、兩岸融合”的轉變,從“走進台灣”改為吸納台灣“走到大陸”,讓台灣同胞在大陸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華,發揮作用,達到一種從“融入”到“融合”的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