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網評:霍金去世 頑強精神和科學思想永存
來源:東方網 作者:卞廣春
3月14日凌晨,斯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發表聲明,證實霍金在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將會持續影響這個世界多年,他堅韌不拔的勇氣、他的幽默感激勵了世界各地的人們。”(3月15日《北京青年報》)
一位英國偉大科學家——霍金的去世,牽動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心。正如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不因為霍金是英國人,影響到我們對他的回憶和追思。他的偉大,他的魅力,他給人類的貢獻,很難不使人惋惜,令人悲痛。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在21歲時,患上了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全身肌肉逐漸萎縮,只有幾根手指能活動。生前已多年保持全身癱瘓狀態,不能發聲,只能利用貼在臉上的傳感器感應臉頰肌肉運動來打字,再用電腦發聲。儘管遭遇這樣的人生厄運,也沒有影響他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果。1965年,霍金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霍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一個殘疾、病態的身體,不影響他的思想閃光。用霍金的話說,一個人如果身體有了殘疾,絕不能讓心靈也有殘疾。霍金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身體殘疾,不該影響其他身體部位閃閃發光,照亮前程和人生;而身體健全,就更沒有任何可以懈怠和放縱的理由。生活也許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小時候的霍金,學習成績並不特別突出,在班上只能算中上等,還經常因為作業書寫潦草讓老師不高興。在12歲時,有兩個小夥伴曾就霍金是否會一事無成賭過一包糖。儘管英雄不問出處,但霍金的這一經歷告訴我們,如果有不進步甚至不光彩的過去,不該影響自己現在的未來的努力,不要被身邊侮辱或唾棄自己的人所左右;如果曾經很努力、很上進,就要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不辜負身邊所有不吝嗇讚美者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