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降低門票並不一定影響收入。減少對門票經濟的依賴,不再單純依靠以“拼門票”“高門票”的方式獲取經濟效益,相反能夠倒逼這些景區轉換經營思路,探索更多業態的旅遊經營方式,比如旅遊商品或者相關產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以杭州西湖為例,2002年10月,西湖景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景區,徹底打破了以往僅依賴門票收入的舊模式。免費開放西湖,不但使得遊客人數大幅增加,而且遊客逗留時間也不斷延長,綜合花銷持續增加,帶動了景區乃至杭州市賓館、餐飲、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杭州市審計局在早前發布的報告中也指出,自西湖實行免費開放與綜合保護工程以來,杭州旅遊產品的需求量持續擴大,旅遊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以百億計。
緊跟其後,濟南大明湖景區也在日漸向“城中湖”發展。從算景區收費的“小賬”,到算帶動周邊旅遊經濟發展的“大賬”;從算收支“小賬”,改為算城市旅遊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的“大賬”。
目前,廣州除了白雲山、廣州動物園,其他市政園林、景點幾乎全免門票。5A級旅遊景區白雲山,進山門票也只有5元。白雲山、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北京路文化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廣州塔等串聯起來形成的全域旅遊的鏈條,又讓周邊的餐飲、酒店、購物等行業受益,促進了廣州的全域旅遊發展。
有私人景區通過把百元的門票降至幾十元,得到了較好的市場回應。實踐表明,降低門票帶來的人流量,可以讓景區通過攤位、房租、園區觀光車租賃等其他方面來盈利。如今,越來越多的景區經營者開始轉變運營思路,將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降低景區門票價格看似是降低了景區的利潤,實際上卻有利於景區的長遠發展。
數據表明,旅遊產業鏈效益約為門票價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購物及間接創造的社會財富。面對旅遊市場的井噴式發展,降低門票價格、提升其他配套服務、吸引流量才是第一要務。
(來源: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