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做到“減負”,必須做到標本兼治。首先,在評價體系和升學通道上,只有從根本上改變“只看分數”老路,形成一套科學全面的評價方式,加上多元的升學通道,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否則校外培訓班的火爆會始終存在。其次,當前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過渡中,許多家長打破腦袋搶學區房只為優質資源,也說明了基礎教育的資源不平衡,加上我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定位不夠清晰,許多內容被塞進來,叠加起來就成了較重的負擔,因而亟需更清晰的定位和更優化的資源配置。關於這點,全國政協委員王歡的“加減乘除理論”,非常精彩——“加法”,是把孩子的睡眠和運動時間加上去,把親近自然和興趣愛好加上去;“減法”,是嚴控課內外作業的數量、種類、形式、難度,把不必要的負擔減下來;“乘法”,是把多元評價的激勵機制成倍拓展;“除法”,是將違規的校外補課、辦班,以及各種違反學生成長規律的比賽堅決去除。
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輔導班”成了家長的無奈選擇,這種“無奈”跟學習時間“領跑”全球一樣,讓人無法高興。最後必須要說的是,給中小學生“減負”,千萬不能忘記對社會上各種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培訓機構進行規範管理,該管的管,該罰的罰,該撤的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