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3月31日電/《美麗島電子報》公布3月民調,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就突出的民意數據發表評論指出,1、民眾非核態度趨於務實;2、未來反燃煤發電和燃油發電的抗爭可能愈演愈烈,造成能源政策上極大的困境;3、在年輕人眼中的,兩大黨和兩大黨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大跌,兩黨顏色齊褪。
林濁水也指出,中國31項措施剛剛出台,“產業戰略打壓,產業戰術上讓利”又沒有被台灣政學界講清楚,甚至還有人認為中國“雖然政治目的清楚,但是畢竟符合經濟原則,對台灣廣大年輕人有利”,於是目前的現實是,中國的31項措施,相當程度地改善了台灣年輕人對中國政府的觀感,惡化了年輕人對台灣兩大黨的信心和滿意度,至於對台灣的嚴重副作用,雖然難以避免,卻畢竟是以後的事了。
林濁水指出,非核家園雖然是多數意見,但是仍然不是社會上的—一般來說,有75%民眾的支持度才算達成了共識,52.6%和75%之間還有不小距離。值得注意的是,有33.9%到現在還不放棄核電政策,33.9%當然不是多數,但是仍然可觀,尤其是居然還有49.4%民眾認為核能是一種比較能接受的發電方式,49.4%和支持非核家園的52.6%幾乎是勢均力敵。正反支持度這樣接近,意味著將來一旦供電狀況陷入窘迫或空汙的反感再進一步升高時,核電爭議有可能死灰復燃。
林濁水表示,和上個月相比,民眾對台灣兩大黨和主要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全面走低。在民望上,賴清德、柯文哲、朱立倫的排序並沒有變動,但是賴、柯兩人的信任度有相當程度的下跌,分別是5.2%和4.0%;而蔡英文和朱立倫也有1%左右的微幅滑落。在滿意度上面,兩大黨和蔡英文、賴清德也都有3%~4%的顯著下跌。整個的政界氣氛很難令人振奮。但是最奇特,也很嚴重的是在年輕人眼中的,兩大黨和兩大黨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全面重挫,下跌幅度比總體民眾高了好幾倍,例如蔡英文的部分幾乎是5倍。
林濁水評論文章如下:
3月美麗島民調,發現當前幾個突出的民意數據:
1、民眾非核態度趨於務實;2、未來反燃煤發電和燃油發電的抗爭可能愈演愈烈,造成能源政策上極大的困境;3、在年輕人眼中的,兩大黨和兩大黨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大跌,兩黨顏色齊褪。現在分別說明如下:
3月民調調查的焦點放在能源政策上面。這一份民調,進行的時間正好卡在“行政院”決定重啟核二2號機組和機組跳機之間。因此,跳機可能影響到的民眾態度不會在這個調查中浮現。在這條件下,民調發現的是:
1、支持2025非核家園的民眾達到52.6%。可見縱使去年發生了斷電事件的衝擊,但是多數人不改非核家園的初衷。
2010年之前,除了台北地區外反核的是民眾少數,直到2011年福島事件發生,全台灣民眾反核馬上竄升到6成,在2013年曾達到7成,如今52.6%有了相當程度的回檔,可見民眾對核電態度會受到事件衝擊而浮動,並不是一成不變。
2、由於台灣民眾反核情緒已經過了高峰期,所以多數人在能源政策上採取了“終極目標是非核家園,但不是現在”的務實主義態度。這使得政府的核二廠2號機組加入發電的政策,獲得49.4%民眾的支持。49.4%雖然並沒有過半,但是已經遠超過反對的29.9%了。
未來燃油燃煤發電爭議不比廢核輕鬆
3、各種環境汙染中最多民眾在意的空汙,有61.7%,高達任何其他汙染類別的一倍。也因此可以接受核能發電的有49.4%,遠高於支持燃油的28.1%或燃煤發電的20.5%。
直到2016年,燃油和燃煤兩種發電裝置占總裝置容量高達35.2%,遠比核電的12.2%多出兩倍,意味的是現在各地的又燃煤、油爭端應該只是序曲,將來有可能擴大,要怎樣處理,一點也不比核電輕鬆。
4、非核家園雖然是多數意見,但是仍然不是社會上的—一般來說,有75%民眾的支持度才算達成了共識,52.6%和75%之間還有不小距離。值得注意的是,有33.9%到現在還不放棄核電政策,33.9%當然不是多數,但是仍然可觀,尤其是居然還有49.4%民眾認為核能是一種比較能接受的發電方式,49.4%和支持非核家園的52.6%幾乎是勢均力敵。正反支持度這樣接近,意味著將來一旦供電狀況陷入窘迫或空汙的反感再進一步升高時,核電爭議有可能死灰復燃。
5、民眾支持度最高的發電方式是再生能源發電,高達90.9%,問題是台灣受限於土地面積,再生能源發電條件本來就有限制,另一方面,一旦大量開發,必然遇到農漁民尤其是地方生態保育人士的抵制甚至抗爭,過程也一定輕鬆不了。
整個看起來,民進黨政府當初顯然把2025完成非核家園看得太容易了;如今雖然幸好民眾面對非核困境時,態度上出現了比執政黨更務實主義的傾向,減輕了政府的困窘,然而高度反空汙的態度,會不會造成比過去反核更強烈難解的爭端很值得擔心。
兩黨顏色齊褪—年輕人眼中的世界
年輕人眼中,兩黨顏色齊褪,這是這次民調非常意外的發現。
和上個月相比,民眾對台灣兩大黨和主要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全面走低。在民望上,賴清德、柯文哲、朱立倫的排序並沒有變動,但是賴、柯兩人的信任度有相當程度的下跌,分別是5.2%和4.0%;而蔡英文和朱立倫也1%左右的微幅滑落。在滿意度上面,兩大黨和蔡英文、賴清德也都有3%~4%的顯著下跌。整個的政界氣氛很難令人振奮。但是最奇特,也很嚴重的是在年輕人眼中的,兩大黨和兩大黨政治領袖的正面評價全面重挫,下跌幅度比總體民眾高了好幾倍,例如蔡英文的部分幾乎是5倍。
20~29歲年輕人對賴清德、柯文哲兩人的信任度都掉了超過10%,對蔡英文和朱立倫也都掉了5%以上;年輕人對兩大黨和蔡、賴的滿意度也都下崩10%左右。
民調發現兩大黨和他們三位領袖,居然沒有一個獲得年輕人過半的信任,而蔡、朱兩人甚至連4成信任度都不到;而滿意度更慘,居然沒有任何達到3成5的程度數據,而蔡英文更連2成5都不到。
在滿江紅的數據中,只有兩個數據稍堪安慰,那就是年輕人對蔡賴兩人的不信任度有一定幅度的減少,各有3.4%和5.5%,出現疏離增強,但是不信任度稍緩的現象。至於柯文哲,年輕人的信賴度雖然大跌了11.5%,但是原先他在這個年齡層的本錢太厚,以致於竟然還維持了7成多的信任度。不信任他的還不到1成5,果然是道地的另類。
從內政的角度,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嚴重到可以讓年輕人迅速對兩大黨大幅疏離的事件發生,於是,造成這現象的原因肯定是在外面,最可能的是中國對台31項措施的衝擊。中國31項措施中,針對台灣年輕人提供的許多到中國就業、創業的優惠方案,這顯然在為低薪又就業不易而苦惱的不少台灣年輕人產生了吸引力,也連帶地對台的兩大黨及其領䄂疏離了起來。
中國對台“產業戰略打壓,產業戰術上讓利”效應長短期迥異
中國的31項措施是不是可以大幅改善台灣年輕人的低薪和就業困難?應該這樣看:
任何社會,創業人才和高端專技人才都是少數人,普通的上班族才是人口中的多數,這些人之間的關係是:有人創了業,用了一些高端專技人才,大量的上班族才會被雇用。現在,由於中國的31項措施是中國依據中國製造二○二五計劃的需要推出來的,其核心意義在於讓中國產業升級,使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升格成製造業強國,在這樣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目標下,無論對台招商或優惠台灣年輕人,要吸納的對象有明確的鎖定,針對的是高端技術人才和創業人才,所以中國的措施假設真的成功了,結果是,台灣年輕人就業機會不只不會改善,反而還會因為創業和專技人才的空洞化而面臨更嚴重的失業危機。因此中國這一個措施,就像過去的一些以“利台”為名推出的政策,都不只是政治統戰的一環而已,就經濟言經濟,本質上都不脫中國對台灣“產業戰略打壓,產業戰術上讓利”的策略。過去這樣的對台經濟戰略,對台灣造成的經濟傷害,終於產生台灣社會強烈反彈,引發的眾多反感終於集成了太陽花的反中力量而在政治統戰上造成強烈的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