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華說,我國充電設施技術水平依然偏低。各類充電設施只能實現單向充電,還難以與電網互動,私人充電設施無法提供智能共享服務。
200萬輛
2020年規劃年產銷目標
“雙積分”政策提振信心,多管齊下突破增長瓶頸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77萬輛的銷量,比2015年翻了一倍多。但是,要完成2020年200萬輛的年產銷目標,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科技部負責人日前表示,“雙積分”(平均燃油消耗量、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政策頒布後,行業對2018年銷量達到100萬輛還是持樂觀態度。不過,要達到2020年全年銷售200萬輛,完成這個目標仍任重道遠。
這樣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顯示,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約55.6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約為44.9萬輛,其中,微型純電動汽車銷量超過了30萬輛,占比高達67%。究其原因,一是在山東、河南等地,為了吸引用戶,很多微型電動車乾脆當低速電動車賣,不用上牌、不用考駕照,照樣上路行駛;二是在新能源號牌資源緊張的一線城市,一些消費者傾向於買輛微型電動車;三是售價相對低廉的微型電動車受到租車市場、共享車市場歡迎。
“微型電動車大行其道,還應該從供給角度找原因。”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說,在市場上,70多萬元起售的特斯拉Model S之下,可買的純電動車只剩下補貼後20萬元價位的騰勢、比亞迪E6和榮威ERX5寥寥數款,中間大概有50萬元的價格區間內幾乎都是空白,“雙積分”政策的實施,就是要解決這一供給斷檔。
儘管對“雙積分”政策抱有信心,但徐長明還是認為,政策驅動的市場不久將遇到發展的瓶頸。“新能源汽車連續4年的高速增長,離不開三大政策的助力,一是高額的補貼;二是牌照、限行方面的優惠;三是公交車、物流車等領域的政策干預。”徐長明預測,鑒於補貼退坡、限牌城市新能源小客車牌照供給緊張、大規模推廣城市新能源物流車仍存難度,增長的瓶頸很有可能出現在年銷量100萬輛至130萬輛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