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首個地下雲圖網開建 預報地震能否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18-05-13 15:41:33


 
  通過地下雲圖,我們可以實現地震的預報。

  北青報:地下雲圖怎麼形象地理解?

  王暾:實際上,地下雲圖反映的是地下8-20公里的應力和能量的動態演化圖。在視覺表達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天氣預報中所繪制的動態雲圖。雲圖中有一些雲彩在上空飄,對應到地下,也是這個意思。天氣預報所用雲圖里,如果這個地方雲彩多,那麼很可能就會下雨。地下雲圖中,應力大的地方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高,震級則和應力區域的面積有關,發生的時刻和“應力雲”變化的速度有關。

  這套系統什麼時候能發揮作用?

  北青報:您反覆提及地下8-20公里,為什麼選擇監測這樣一個範圍?

  王暾:歷史經驗表明,對人類有破壞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幾乎都小於20千米,例如海城地震、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九寨溝地震的震源深度都小於20千米。另外,震源深度小於8千米的地震的震級難以很大,因為深度太小時,應力和能量積累難以很大,所以震源深度小於8千米的地震的震級一般小於5級。因此,川滇地下雲圖網的主要科學目標是解決淺源(深度小於20千米的)破壞性地震的臨震預報科技。

  北青報:這套系統什麼時候能發揮作用?

  王暾:我們發布消息時,說的是期待著未來用1到2年建成川滇地下雲圖網,但目前來看很可能用不了那麼久,也許今年有望建成。總之,地下雲圖網組建完成後,將再用3年左右,采集10個左右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的案例,進行地震預報的內部技術試驗,再進行地震預報的逐步公開試驗,若成功,將通過政府進行基於地下雲圖的地震預報的公開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