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台社區發展論壇高雄佛陀紀念館召開
http://www.CRNTT.com   2018-06-12 12:05:10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鑼鼓隊》擔任開場表演。(中評社)
 
  代表北京主辦單位致詞的是《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的劉俊華主任,他說,每次到佛陀紀念館來舉辦京台社區論壇,內心總充滿吉祥、如意和歡喜,今年是論壇的第五年,從理論的探索到社區實務經驗的分享,而做為跨領域的社會載體,社區的多元化發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因此,社區不再只是基層領導的工作領域,更是各種不同類型、行業、學術界所應共同參與的有平台。他說,以民為主,讓人民過好生活,營造健康、永續的共同家園,正是社區發展的目標。

  大高雄平長海峽社區交流協會理事長林平長,也以基層工作者的立場呼籲加強兩岸社區交流,以同理心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今天的論壇,首先由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以“台灣社區可持續發展軌跡與前景”做為主題演講,他以宏觀的角度,疏理台灣從1960年代起的社會政策、社區發展,乃至1990迄1994的“社區總體營造”、2002“新故鄉社區營造計劃”、2005“健康社區六星計劃”,他並舉各地不同樣態發展的社區為例,指出未來社區發展需要面對的問題包括:去線性化、去分工化、去部門化,進而必須建構共同的治理平台,從而網路化、合作化、群組化。葉欣誠以“升級社區發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做為結論。
 
  而來自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馮斐菲教授,則以“生根發芽——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規劃公眾參與及社區營造探索”,做為報告的主題,與朝陽區街道副主任吳彬的“六聚六起來——建設全要素小區”,及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八角北路特鋼社區主任“金色親情老街坊共建幸福社區”等三篇,都是社區營造的案例分享,三位報告者都有豐富的政策規劃與實務經驗,娓娓道來,一步一腳印,其實中的辛苦與得之不易的成果,令人感動。
 
  現任暨南大學通識中心專案助理教授、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協力治理組長的張力亞,以“宜居城鎮轉型的治理策略:埔里案例分析”為題,從國際趨勢到本土發展,並將暨南大學主動參與埔里轉型過程,做了完整的鋪陳,而屢獲全台社區營造佳績的林園文賢社區理事長黃三源,也不遑多讓,以“低碳社區的永續發展——以文賢社區為例”,將在以石化污染遭詬病的社區治理,由高度污染到低碳社區的身體力行,做了殷實的敘述。
 
  論壇的壓軸是“安可人生”雜誌總編輯高有智的“進撃與翻轉:初探熟齡社區力”,這篇文章是兩岸進入高齡化社會後,首度探討熟齡人口在社區發展中的正向功能的論述,高有智指出,熟齡人口是社區志工的新力量,“老有所用”是活得有尊嚴的“老人生命美學”,他的論述博得與會人士一致的讃賞。
 
  也是主辦單位的《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的祕書長鄧勁松,最後對論壇的順利舉辦,表達真誠的謝意。“不談政治,只談社區營造的專業”正是這次論壇順利舉辦的主要原因,台灣的主辦單位也不否認,這次論壇也是五年來北京市高層官員首度“被缺席”的唯一一次。兩岸民間社區交流成果得之不易,兩岸均應加以珍惜維護才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