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關村作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正在立足世界科技前沿、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上下功夫。
人頭攢動的“電子大賣場”不見了,已轉型為創新企業孵化器、風險投資的路演場;一棟樓能裝下多個創新企業,只因這裡集聚的是“研發的大腦”。根據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中關村,未來將重點發展10個高精尖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試政策持續發力,打通毛細血管微循環的服務舉措也不斷推出。常規的進出口檢驗檢疫,曾是制約中關村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為打通產業“堵點”,北京市聯合國家有關部門,為園區企業設立了專業通關平台。這一“專人專事、即檢即過”的改革,讓企業叫好,為外地借鑒。
產學研結合,曾極大地釋放了中關村的創新能力,今天,“鬆綁輸氧”繼續細化,高校正在搭建新的平台,讓產業資本、科技金融與創新項目直接對接。
翟立新表示,未來中關村將在中央和北京市的共同支持下,進一步發揮先行先試改革“試驗田”作用,補齊短板,為中關村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40年歲月崢嶸,風險與成功相伴,坎坷與榮光相隨,有一種力量貫穿中關村發展始終,那就是接力攀登、永不言棄、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
創新,正是中關村之魂!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