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點新家屬於修文縣城規劃區,離主城區只有2公里,這裡不僅有幼兒園、醫務室、警務室、群眾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而且前往白雲區、觀山湖區均有公交線路。對此,馮正會一家非常滿意。
在政府的幫助下,馮正會在安置點內還開了一家145平方米的超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1000元。丈夫周洪全也在修文縣扎佐鎮的一家企業找到了固定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元收入。“安置點還將規劃建設280畝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將來人流量肯定很大,超市的生意會越來越好。”馮正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搬遷只是手段,讓群眾能夠穩定增收致富才是最終目的。為解決搬遷群眾的後顧之憂,貴陽市採取“未搬遷先就業”的創新方式,給搬遷群眾吃下“定心丸”。
息烽縣溫泉鎮大山村的易地扶貧搬遷村民白阿英就是這一創新方式的受益者。今年1月,白阿英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搬遷戶統一面試,然後被安排到貴陽市進行系統培訓,隨後簽訂聘用合同,成為貴陽農投公司惠民生鮮超市息烽店的員工。“現在,一個月可以拿到2100元錢,每天上8個小時班,每月休息4天,超市除了包住,還給我交養老保險。”白阿英說。
事實上,在修文縣、息烽縣、清鎮市等地,有很多像馮正會、白阿英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他們不僅住進了新房子,解決了不少生活煩惱,增收致富的門路也在逐漸增多,生產生活方式正加速轉變。
據統計,2017年,貴陽市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519戶2042人,已於今年6月全部搬遷入住,其中有勞動能力的501戶1201人,新增培訓551人次,落實就業1130人, 戶均就業2.26人。2018年,貴陽市啟動建設的6個安置點,計劃搬遷安置2481戶10048人,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並完成住房建設1176套,占總套數的46.2%,預計9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年底前達到搬遷入住條件。
“老家好多人都羨慕我們同意搬出來的人有工作。如今,一提到搬遷,大家都積極得很,趕到起下山。”白阿英說,她最大的期望就是房子早點修好,能夠早日搬進新家。
“我們將繼續堅持以配套設施、工程質量、群眾就業及後續保障‘三個高一格’為目標,從群眾長遠利益出發,通過確保‘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最大限度地做到有就業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搬遷群眾充分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快致富。”市移民局生態辦負責人張志坤說。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