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把脈:自媒體良好生態如何培育?
http://www.CRNTT.com   2018-08-31 11:33:29


 
  此外,日益精細化的技術手段也給對應平台監測增加難度。“目前自媒體造假的精細度有所提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介紹,以自媒體刷高閱讀量為例,以前一般在固定時間操作,閱讀量增長趨勢明顯異常,而現在的刷量造假可以模仿自然閱讀量增長的曲線,其增長變化相對更為自然,不易被用戶察覺。

  隨著平台陣營不斷擴充,自媒體造假開始呈現出從平台化到跨平台化發展的趨勢。“在一些我沒有發表過文章的平台,會遇到原創文章被人搶先發布的情況,有的甚至原文照搬。”自媒體人梁子表示,遇到此類情況,跨平台的追責申訴費時更久,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規範自媒體運營的相關文件陸續出台,平台通過升級技術、優化算法擠掉泡沫

  “這類侵權現象只會讓默默原創的人寒心,劣幣驅逐良幣,自媒體內容質量將會越來越低。”梁子認為。一方面,一些靠刷量、洗稿起家的自媒體賬號賺得盆滿鉢滿,有的甚至得到知名機構投資;另一方面,普通原創者能享受到的平台紅利在減少。“4萬閱讀給5元,30萬閱讀給65元,讓搞原創的作者感到很鬱悶。”一位自媒體作者抱怨。

  “自媒體造假之風盛行,不僅嚴重侵犯了網民的利益,更損害了廣告客戶的經濟收益。一方面,網民會覺得自己被欺騙,對自媒體甚至平台的信任度降低;另一方面廣告客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必然會拒絕與造假媒體及平台合作。這樣一來,自媒體紅利流失,造假害人終究害己,長此以往會激發行業間的惡意競爭,打壓優質作品的創作空間,不利於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黃楚新表示。

  為了打擊自媒體造假行為,不少自媒體平台已經採取行動。2015年初,新浪微博啟動垃圾粉絲清理計劃,截至當年5月共清理垃圾關係341億,涉及51萬個賬號;2016年9月,微信版本更新導致營銷刷量機器人無法工作,不少大號閱讀量被迫“裸泳”。騰訊隨即發布聲明稱,平台不歡迎任何虛假的繁榮;2016年12月,今日頭條上線精准辟謠功能,通過算法分發把辟謠內容推送給謠言易感人群,解決“傳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的難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