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正在山東膠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秧歌節,不僅吸引了山東、安徽、遼寧的民間藝術團,還吸引了北京舞蹈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和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的專業民族民間舞人士參加。他們不是來展現精湛的專業技藝,而是來尋找漢族舞蹈“根脈”,從原生態民間舞中汲取營養與能量。
“學院派”致敬“草根派”
在第五屆中國秧歌節開幕式上,膠州民間秧歌團隊奉上了《扭花扇》《秧歌鄉的孩子們》等原汁原味的膠州秧歌表演,讓到場的民族民間舞專家贊不絕口。
“到了膠州秧歌之鄉,看了原汁原味的膠州秧歌,真是感覺到中國民間秧歌博大精深、精彩紛呈、氣勢宏大、技藝精湛,令人震撼。”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原院長蘇自紅說。
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副教授周蓓此次帶她編導的作品《母親的麥田》來秧歌節展演。她說,秧歌等原生態民間舞是珍貴的民族文化,是“活化石”。《母親的麥田》表達的是一種大愛、大情懷,編舞手法是寫意,但動作語匯卻是傳統的,實際上就是秧歌。
“學生很難接觸到原生態民間舞來源的生活場景,這次來就是讓學生深層次感受舞蹈動作背後的真實情感。”周蓓說。
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舞團演員張詩羽表示,這次來就是扎進孕育民族民間舞的“泥土”中,用這方“泥土”滋養舞台舞蹈。“這裡是我們舞蹈的‘根’,我們離不開這個‘根’。”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大四學生王雪柔帶來獨舞《孤月杳然》,她說:“我嘗試用民間舞蹈語言,來表達現代人情感。”這位年輕舞者說,現場觀摩膠州秧歌,她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審美方式。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中國舞協分黨組書記羅斌說,“膠州秧歌有濃厚的泥土氣息,象徵著我們的‘根’,不僅代表過去,更蘊含著一種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