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吉林兩位返鄉女大學生的“稻夢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8-09-24 17:58:37


 
  乾旱、多雨、大風等災害最令人發愁。“受台風影響今年倒伏比較多,趴在水裡的水稻容易生芽,如不及時處理,品質就會受影響。”張楠楠說。應對自然災害,是扎根農業的必修課,需要“大心臟”。

  “既要關心產量,更要關心質量,還要打造品牌。”蔡雪說。理念的衝突曾讓她頭疼,為提高產量,一些農民加大了化肥農藥的使用,但卻會讓肥沃的黑土地加速板結。

  改變非朝夕之功。為了推廣有機水稻,她和父親發動50戶村民成立合作社,統一採購、種植、銷售,平均每人能增收1萬多元。“分紅時,農民的笑臉讓我更加認同自己的選擇。”蔡雪說。

  來:農業的未來已來

  返鄉後,蔡雪主要負責打造品牌和對外銷售,一年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外出差。穿上正裝,稍加打扮她就會變成漂亮的都市白領;而穿上工裝,又可以自如地游走在稻田間。

  車間裡,工人正將紫薯和玉米制成的紫色、黃色“大米”與優質小町稻米混合、封裝,契合粗細糧搭配的飲食風尚。“這想法是我琢磨出來的。”蔡雪說。

  而在稻田裡,合作社分塊測試種植的193種水稻品種成熟在望,木棧道、玻璃棧道穿越其中,不時能見到遊客留影。秋風陣陣,田裡泛起金色稻浪,一望無垠的金黃讓人沉醉。“這裡是網紅地標,我們專程來拍抖音。”一位市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