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華網路報:遠離民意 改革孤單感其來有自
http://www.CRNTT.com   2018-09-25 09:37:13


 
  不能沒事時就清算,有需要時又高喊團結,更遑論“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由副研究員帶隊,僅憑一張行政公文就意圖搜索在野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以及已下台的該委員會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坦誠“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就是“東廠”,怎能奢求達到團結的目的?如此不知謙卑執政為何物的施政行徑,連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有執政的孤單感豈非意料中事? 

  其三,在不到一年之內兩度修改“一例一休”的勞基法,造成資方、勞方、消費者三輸的局面出現,民進黨政府還辯稱自己是“公親變事主”,形同將自己的施政責任全部往外推,當然會引發資方、勞方、消費者的不滿,怎麼支持得下去?當各地紛紛傳出餐廳結束營業、飯店待價而沽的消息時,民進黨卻在聲稱台灣經濟是20年來最好的時刻,自外於與民眾的認知,如何能不孤單! 

  其四,想要透過改善低薪環境、興建社會住宅,來落實照顧高度支持該黨之年輕人的所謂“世代正義”。實際上卻是那些不經考試取得任用資格,在民進黨政府內占高位、領高薪的年輕人,才有世代正義;其餘廣大的年輕族群仍然必須忍受低薪、社會住宅興建緩慢的非正義環境。連去大陸就學、就業的年輕人,若申請居住證,就會被限縮公民權,形同把年輕人愈推愈遠,要不孤單也難! 

  社評指出,更令人感到憂心的是,面對改革方向與手段皆錯、不支持度屢創新高的施政困窘局面,蔡英文卻仍然堅持要走原來的路,完全不把民意反映當成一回事。當百工百業都不挺改革的同時,民進黨即使在“百工百業挺改革”的輔選大會上,聲嘶力竭宣傳該黨的執政成績,除了造成民眾更大的反感外,看不出有任何其他效應,輔選效果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由此可見,改革孤單感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蔡英文自己。若是不對不支持度屢創新高的民意有所回應,不在政策上改弦更張,可以預見未來的孤單感只會更重,不會減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