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星島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正當社會熱議“明日大嶼願景”填海大計是否太昂貴之際,大家似乎忽略了《施政報告》多項新猷涉及的數十億元額外經常開支,這雖為改善福利,但亦令日後政府應對“超級金融風暴”衝擊提高了難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公民黨議員郭家麒把五千億元填海大計定性為“倒錢落海”,非常吸引市民注意。林鄭月娥即澄清工程為期十幾年,不是一下子清空庫房儲備。以今年一千億元的基建投資開支,填海工程攤分十幾年,平均每年開支幾百億,過往數十年本港填海得來的土地都沒有浪費。
更加值得留意的,是經常性開支的增長,當中增長最多的是教育開支,由於實施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以及一校一行政主任,加上全方位學習津貼等其他支援措施,粗略估計會令庫房每年增加四十七億元的經常性開支。
疏財解問題 開支增長快
此外,政府津貼僱主令本港有薪產假增加至十四周,與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看齊,預計每年會有四億七千萬元的額外經常性開支,還有其他種種勞工和福利額外開支。
以往政府理財擔心福利易增難減,就算庫房有大量盈餘,仍然傾向“一次性派糖”惠民,避免經濟逆轉收入下跌時入不敷支。偏偏官員擔心的情況久久未發生,被視為“狼來了”。林鄭月娥則提出“理財新哲學”,比較放膽增加經常性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