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起,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群眾議事和組織孵化於一體的社區書院在廈門島內外6個區蓬勃興起。“目前,廈門市已建成267家社區書院,覆蓋全市過半社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陳高潤說,“社區書院除了是課堂,還是居民協商議事的平台、培育精神文明的載體,有力推動了基層宣傳文化建設和社區治理創新,促進了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將文化嵌入城市發展,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廈門以文化凝聚合力,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閩南文化、紅色文化、海洋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並推出一批市民熟悉的先進典型進行榜樣引領,讓文化的力量內化為文明自覺,常態長效。
“改革開放40年來,廈門堅守獨特的城市核心氣質,形成了深厚的文明底色和特有的城市精神。”陳高潤說,老人摔倒眾人扶、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等文明行為已經內化為習慣,體現在舉手投足之間。
如今在廈門,每天有近萬名“微笑天使”活躍在大街小巷,他們雖身著不同的制服,卻頭戴一頂同樣的“小黃帽”,倡導文明交通,確保安全出行。這一頂“小黃帽”也成為城市文明的標誌性符號。
據“志願廈門”平台統計,目前,廈門全市共有65萬註冊志願者和3000支志願團體,參與了超過1.4萬個志願項目。
“廈門的高顔值除了外在美,更體現在人文素養之美。在廈門,最美的風景是人。”汪艶萍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廈門將繼續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著手,內外兼修,進一步提升顔值,讓老百姓感到越來越美麗。”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裴金佳說。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