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建築多以灰白墻為主(中評社 郭至君攝) |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郭至君)鍋耳頂式的封火山牆、花崗岩青石板鋪路、水磨青磚為牆……嶺南的建築極有特色,讓人過目不忘。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嶺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浩如煙海,源遠流長。嶺南建築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嶺南文化的精髓。千百年來,嶺南建築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嶺南的自然資源,結合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中國建築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嶺南建築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明清時期的書院、祠堂建築;第二階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大屋、竹簡屋和商業騎樓建築;第三階段是西洋建築的傳入,中外建築師將中西建築融合起來;第四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後,中西建築技術融合,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使嶺南建築逐漸進入現代建築的發展的階段,形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嶺南派建築風格。嶺南建築的特點,表現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顔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由於嶺南一帶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處建築體現一處生活特色,建築外形下的嶺南精神內核,一直傳承延續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