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王》:永遠的亞特蘭蒂斯
http://www.CRNTT.com   2018-12-11 12:34:15


 
  亞特蘭蒂斯 一個炫目多彩的海底空間

  《海王》在整體創意中,運用了大量我們所熟知的事物,雖然很多觀衆可能并沒有航海和潛水的經歷,但是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大多數的世界都不再陌生,所以早期藝術作品中,一幅海洋的油畫就可以激動觀衆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的觀衆對於很多深海的東西,也都比較知道了。《海王》就借助了這些人們似是而非的了解元素,進行了再創造。首先是海洋環境,無論是海平面的島嶼,還是岸邊的人文地理,都被廣泛借用,更大的功夫是用在海面以下,除了海水在不同深度和環境下變幻的色彩之外,各種奇形怪狀的海底地貌和人文遺跡,如同橡皮泥一般捏合成一個個足够讓人想象的空間,環境之外,大海的主人當然是海洋生物,我們熟悉的各種魚和海獸是主力,而那些傳說中的生物也獲得了新形象,我最喜歡的是海馬,看來東西方對於海裡神仙們的坐騎都有接近的想象,帶著利爪腳蹼的海馬是有史以來最完整的一次創作,不知道會不會變成一個標准模型。再有就是兩種重要的人文元素,一個是神話,一個是高科技。在西方世界很重要的傳說——亞特蘭蒂斯,也叫大西國,呈現出一種超能力神性和高科技世界的組合,現代極簡設計元素和古典繁複美學的高超組合,給觀衆呈現了一個光怪陸離炫目多彩的海底人居空間。

  在科幻電影中,對於海底城市的創作,以前并不少見,做得最精致的應該是《星球大戰》前傳裡面的納布星球,加加賓克斯生活的岡根世界,這個還帶有原始部落色彩的海底人居世界,由充滿民族風情的建築和半高科技半原始生活方式組成,與各種深海怪獸一起構建了奇幻的外星世界。但是由於該片的劇情中,這只是整個故事中的一段旅程,而且當時的技術條件還有欠缺,所以這個海底世界的細節部分,還不够生動,那一段大魚被更大魚吃,更大魚被再大魚吃的場面戲,也顯得簡單了點。而《海王》這次創造出的這個地球海底世界,更加逼真而富有生活氣息,在其中也產生了大量戲份,很多的細節做得非常精致,連海底飛行器帶動的水草都自然流暢,為當下的電影創作技術又提供了新標杆。更重要的是觀賞效果,這個立體的海底世界,比起我們日常生活中雖然高樓林立可是總體來說還是平面的世界——除了大飛機,一般人還是很難在城市的上空穿梭——帶感多了,這也使得電影的3D效果超級好,甚至看的時候總覺得影院漏水了。

  核心創意元素 西方文化中具有廣泛影響力

  影片的核心創意元素就是亞特蘭蒂斯,這個來自於柏拉圖《對話錄》,而後延續了2000多年的傳說,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人類對失落的文明世界所探究的重點代表物。作為近現代文學的重要分支,科幻以及玄幻作品中,大西國從來都是出場率很高的夢幻國度,基本上只要扯到大西洋,往往就有亞特蘭蒂斯的戲份。更由於這個亞特蘭蒂斯,至今沒有被找到過任何能為人們所公認的遺跡存在,所以就更具神秘性。關於亞特蘭蒂斯的文學作品,我本人比較喜歡的是蘇聯作家別利亞耶夫的《最後一個大西洲人》,這部早期科幻作品充滿了古典主義文學的美,而其中的科幻元素則只是亞特蘭蒂斯之謎一個。科幻電影中,以亞特蘭蒂斯為主要題材的作品也有,不過到目前為止,好像并沒有特別成功,倒是呂克·貝鬆執導的同名紀錄片曾經以其創造性的水下之美廣為稱道。西方文化中傳說的理想國之一就是亞特蘭蒂斯,而中國傳說中的理想國是桃花源,這兩種不同狀態的理想國,所代表的文化意義值得我們慢慢去發散,這是一篇好大的文章,在此不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