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中國工程院網站 |
中國首例機器人不開胸微創手術
據《科學中國人》此前報道,高長青出生於普通家庭,1979年,高長青參加了高考,本想成為一名教師的他,最終遵從了父親的意願選擇了醫學專業,進入包頭醫學院學習。畢業後先後進入包頭市第七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心臟科工作。
由於在學生時代練就的扎實英語功底,高長青在教育部組織的EPT考試(出國進修人員英語水平考試)中脫穎而出,考取了全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名,並獲得了進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學習的機會。
1996年,高長青結束了他在墨西哥的留學生活,回國後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從此開啟了他在心胸微創領域的征程。
高長青院士長期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開創了中國機器人微創外科,引領並推動了國際機器人微創外科的發展,是亞洲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2007年,解放軍總醫院著眼於創建研究型醫院的戰略目標,率先在中國大陸引進醫學機器人系統,組建了由高長青院士領銜的中國第一支機器人心臟手術團隊並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機器人微創心臟手術。
當時,高長青帶領團隊成功開展了中國首例機器人不開胸微創手術,這一全新技術改變了傳統手術理念和路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心臟微創手術,開創了中國機器人微創外科先河。美國胸心外科學會前主席評價:“他教全球外科醫生如何安全有效做機器人心臟手術”。
與傳統的正中開胸、體外循環下實施心臟手術不同,全機器人下心臟直視手術具有不破壞胸腔骨性結構、切口小、創傷輕、痛苦少、療效滿意和恢復快等特點,是目前微創心臟外科學的最前沿技術。2008年,解放軍總醫院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微創機器人心臟外科中心,2010年成立了機器人心臟手術國際合作與研究中心,並先後為香港、台灣、新加坡、巴西、韓國、日本、墨西哥等十餘家國際機器人心臟手術團隊進行了培訓,將中國技術向全世界推廣。
作為一項尖端技術,不開胸全機器人心臟手術的開展只集中在世界範圍內的寥寥幾家心臟外科中心,從引進、掌握到應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高長青不僅成功實施了亞洲第一例全機器人不開胸心臟手術,同時還創下了世界範圍內一年實施機器人心臟手術案例最多的紀錄。
2015年12月7日,中國工程院新科院士榜正式公布,其中醫藥衛生學部張志願、孫穎浩、高長青、寧光等七位入選。高長青多年的成就得到了肯定,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5月,高長青當選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是法國醫學政策研究和醫學知識普及的權威機構,其院士均為各自行業內受到世界廣泛肯定的國際知名學者,目前外科學領域的院士僅有10人。
同年,高長青再次當選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高長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當選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說明中國外科學領域的發展受到國際認可。整體來講,中國心外科技術目前處於世界第一梯隊,微創技術等外科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
2017年,中國醫師協會批准成立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我院高長青院士眾望所歸當選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首任會長。
中國工程院網站披露,在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工作20餘年,高長青做過的手術已有5000餘例,但卻無一失手。
一位挽救無數患者生命的醫生,卻英年早逝,令人扼腕。高長青院士生前曾說過:“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每一代人應該有每一代人的擔當,只要工作一天,就要努力為國家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
附:高長青院士簡介(中國工程院網站)
高長青(1960.01.01-2019.01.08)心血管外科學專家。內蒙古包頭市人。1984年畢業於包頭醫學院,曾留學並獲醫學博士。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法國國家外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現任解放軍心臟外科研究所所長,心血管疾病微創技術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機器人外科分會會長,國際微創胸心外科學會常委,美國機器人外科學會常委。
長期從事心血管外科專業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開創了中國機器人微創外科,引領並推動了國際機器人微創外科的發展,是亞洲機器人微創心臟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完成了系列微創冠脈搭橋術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冠脈搭橋術後抗凝治療新方案。創新性闡述了心肌帶的解剖學概念,降低了冠心病室壁瘤手術死亡率,促進了中國冠心病室壁瘤外科的發展。
承擔國家“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30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10部。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和省部級一等獎4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求是傑出青年工程獎”,“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是“軍隊科技領軍人才”。
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深痛哀悼,院士一路走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