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防止研發成果跌入“死亡之穀”
http://www.CRNTT.com   2019-01-17 08:24:53


  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工業與信息化部負責人近日表示,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繼續實施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打破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死亡之穀”,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這一表述,直指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資源分散低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創造市場價值能力不足的關鍵痛點,預示了未來我國科技研發的主要方向。

  我國科研投入不斷增加、科研體系日臻完備以及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從而驅動科技創新的技術基礎越來越充實,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30%,先進國家這一指標卻高達60%至70%。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過於“高大上”,企業用不上;同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技術難題,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不願解決或無力解決,研發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兩張皮”現象。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是與國內科技人員的價值取向有關,即不少科技工作者將技術本身當作科技創新的全部,缺乏研發成果市場化與商業化的基本導向,成果轉化的產業應用思維不足。二是國內技術轉移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供需雙方缺乏可以互信互聯的機制與平台,整體良性生態匹配鏈並沒有完全搭建起來。三是相關研發成果轉化激勵制度還不完善,技術轉化機構專業化、差異化以及精細化能力不足,致使研發成果的對接效能與落地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學研各方的技術轉化需求。

  科技創新需要“頂天”,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破譯未解難題;也要“立地”,即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贏得全球競爭的主動;還要“惠民”,即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為百姓與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如果科學研究僅僅滿足於提出新穎的想法,或者寫出鞭辟入裡的技術報告和發表擲地有聲的思想論文,最後形成的卻是束之高閣的專利技術,儘管可以得到喝彩與共鳴,但也難免有資源與創新的浪費之憾。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應當站在產業化、商用化的高度來審視與設定技術路線,並推出有助於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特別是重大瓶頸問題的應用技術。一方面需建立內部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職業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專司與企業協同合作之責,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科技人員科研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確保科技成果獎勵更好地落到科研人員手中。

  與此同時,外部成果的植入與轉化,帶給企業的效果格外顯著。因此,在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聯互通過程中,企業理應表現出更多的主動。尤其是在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以及成果定制等方面,企業更應該走在前面。

  實現科技與經濟的對接遠不止科研機構與企業二者之間的協同,還離不開政府管理職能的高效配合。首先,政府應當最大程度地釋放自身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引導作用,除建設一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探索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外,還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完善基層承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平台和機制。其次,要構建和完善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支撐服務體系,構建專業化、市場化、網絡化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台,鼓勵區域性、行業性技術市場發展,完善技術轉移機構服務功能。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以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