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在2018年年初,全世界恐怕沒有幾個人會想到這會是一個如此波詭雲譎的年份,如此充滿劇烈動盪的年份,除了特朗普及其主要助手和智囊們。從2018年3月下旬開始,美國對中國出台了一系列極為嚴厲的制裁措施,而且制裁力度不斷加大。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指責從貿易逆差和侵犯智慧財產權擴展至安全和人權等領域,實際上是在迫使中國改變經濟體制甚至政治體制。很多學者和媒體將此稱為“經濟冷戰”,而且這絕非短期內可望偃旗息鼓的,用馬雲的話來說,這一爭端將持續20年之久。
借用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的表述,如今華盛頓已根本沒有“熊貓粉”,也即沒有同情和支持中國的聲音。在2018年的後幾個月中,特朗普的執政團隊毋庸置疑,連以往幾屆政府的官員都對中美兩國現有的經貿關係予以嚴厲抨擊。白宮對中國如此慍怒,原因之一是華盛頓在確立對華戰略時深感困惑。因為如果中國充分遵守所有的貿易和投資規則,對全球的開放度與同等收入水準的最開放國家一樣,則中國完全可能因改革更徹底而加快經濟增長步伐。即便中國因減少補貼或外國競爭加劇而經濟增速下滑,但其幅度也不可能超過一個百分點。而即便美國對中國政府補貼國有企業的指責都是事實,但中國的這一“不公平貿易行為”對美國年均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到0.1%。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它對中國如此恐慌並非沒有原因,因為美國深切感到中國對現行的國際秩序形成了“威脅”。在全球居於主導地位一個多世紀以後,如果美國在今後若干年內失去這一地位的話,對美國而言其影響無疑是極為深遠的。與此同時,倘若美國在今後10年內還失去在資訊、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領域一騎絕塵領先地位的話,其衝擊之強烈將更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即將啟動的5G通信領域,如果中國掌握這一領域的技術標準的話,那在美國看來其國家安全也將受到嚴重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