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萬步走出“八分鐘安全隧道”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22:28:37


 
  談起蘭渝鐵路和胡麻嶺隧道,家在渭源本地的石小剛有種特殊的感情。2008年9月蘭渝鐵路開工建設的時候,石小剛還只是一名中學生,那個時候去吉林上學,需要父親騎上摩托車送他到離家50多公里外的隴西坐車。2015年大學畢業後,看著這條期盼的鐵路一天天建成,石小剛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名鐵路橋隧工。2016年蘭渝鐵路進入開通運營的倒計時,石小剛更是積極的投身到蘭渝鐵路的建設中,如今他已經是一名橋隧養護工區的工長。

  工作中,石小剛主要是帶領作業人員進行“治水”作業,針對隧道滲漏水的狀況,採取洩壓的原理,在隧道襯砌底部準確的找到洩水點,打孔將水排出,有效的整治隧道頂部的滴水現象。

  “這處滲漏水今天必須得整治好,滴水對行車安全是個隱患。”在陰暗的隧道中,石小剛拿著手電筒熟練的走到一處滲漏水點,指著隧道頂部的滴水對作業人員叮囑著。在他的指引下,作業人員在隧道襯砌層的底部使用鑽眼機開始打孔,隨著洩水孔的不斷深入,不一會排水孔中有水柱流出,而隧道頂部的滴水也慢慢的停止了,石小剛隨即露出了笑容。

  “隧道治水的關鍵還是在打孔的位置選擇,不一定每一次打孔都能準確的找到襯砌層裡邊的水害,如果洩水孔中沒有水流出來,就說明沒找准位置,治水不成功。所以每次成功的整治好一處滲漏水,內心總是感到滿滿的自豪!”石小剛說道。

  距離石小剛100米處的東北小夥王寧,正在和同事們對一處因為滲漏水造成的結冰處所進行清理,儘管溫度已經是零下十幾度,但職工們的額頭上都滑下了豆大的汗珠。每天行走在陰冷的隧道中,最考驗職工的還是作業環境了,陪伴他們的是隧道中呼嘯的寒風和冰冷的混凝土。列車過後帶來的冷風瞬間侵透職工們的棉衣棉褲,由於隧道中相對封閉,灰塵較外面相對較多,職工們在隧道中都會帶上潔白的防塵口罩,等到走出隧道潔白的口罩就會變成灰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