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但是,翻開一些學校的書單,作品卻很傳統,科幻作品更是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系列”,姑且不論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還是科幻。對此,一些家長直言,如今從文字到影像,我們的優質原創科幻文學正在重塑大家的宇宙觀和想象力,但中小學開出的老舊書單卻難以滿足孩子們的閱讀需求。
“新科幻”被收進了語文教材,卻難在書單裡覓蹤影
從斬獲雨果獎的《三體》到開啟我國科幻片新紀元的《流浪地球》,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積累醞釀了幾十年的中國科幻正在逐漸豐富大眾的閱讀口味和生活趣味,尤其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2018年,全國高考二卷首次將科幻作品作為語文現代文閱讀材料;在春節前教育部公布的31項高中生國家級賽事名單中,科幻文學大賽也占有一席;最新的人教版初一(下)語文教材中,還能找到“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在當前不少中小學開出的書單中,科幻作品的種類和數量卻十分有限。
滬上某小學校長介紹,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學校每逢寒暑假都會開列一份書單,幾年下來,一共推薦過大約300多本中英文書籍,但這些書仍然以國內外經典兒童文學作品居多,比如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等,相對而言,收錄的科幻作品比較少,尤其是近年來的書籍,即便有也只是一些出版時間比較久的作品,比如《海底兩萬里》《2001太空漫游》等。
雖然這位校長坦言,科幻作品往往超越了現有的科學認知,而且還涉及多學科知識和理論,低齡段的孩子未必能理解,所以學生書單仍然大多是“老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