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外界也從各方面對這一綱要進行了解讀。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記者唐福勇述評文章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點戰略部署,旨在推進廣東省九個城市與香港、澳門的深度合作,促進灣區內的融合發展,通過改革創新、加大開放以打造一個協同發展、互聯互通的世界一流城市群。
文章介紹,畢馬威《大灣區簡報》認為,《綱要》的出台為上述宏大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石。未來的五個戰略定位可期: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深化內地與港澳在前海、南沙、橫琴等區域的合作;共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從《綱要》來看,分別訂立了近期與遠期目標,規劃在2022年可形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本框架。遠期展望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全面建成,在創新、國際競爭力、資源流動、人民生活等範疇都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
從各城市的分工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將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四個核心城市。廣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主要擔當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致力培育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將加快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在金融服務方面繼續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各高端產業的發展,同時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澳門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負責促進與葡語國家的商貿合作,鼓勵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與此同時,四大核心城市將帶動區內各城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發揮自身的優勢,相互取長補短,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並提升城市群發展質量。
畢馬威《大灣區簡報》認為,大灣區的總體規模、經濟增長和互聯互通的市場,將給基礎建設、房地產、金融服務、保險、資本市場、技術等行業帶來重要機遇。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商機,企業應仔細考量大灣區戰略的潛在影響,並圍繞該區域的連通性以及城市之間的商品、人才和資源流動制定全面的業務方針。企業亦應考慮灣區內各個城市的角色和優勢,比如廣東省先進的製造業、信息產業和創新優勢,澳門的旅遊和休閑業以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運輸和貿易中心的樞紐地位。
此外,大灣區的影響也可能會超越珠江三角洲而輻射到周邊省份,比如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貴州和雲南等省。它將作為催化劑,推動中國經濟進一步開放和帶動“一帶一路”建設。不論是力圖打入中國市場還是已在國內有業務的企業,大灣區也將會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