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護知識產權不等於制造“版權黑洞”
http://www.CRNTT.com   2019-04-17 11:53:24


4月11日下午,視覺中國網站關於“黑洞”的網頁截屏。(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人類首次發布的“黑洞”照片,竟間接曝光了中國一家圖片類上市公司的“版權黑洞”,呈現了當前中國圖片傳播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混沌狀態,這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美國《僑報》4月16日載文《保護知識產權不等於制造“版權黑洞”》,文章說,這家叫“視覺中國”的公司,在未取得“黑洞”照片著作權人歐洲南方天文台授權的情況下,將“人人可以免費使用”的“黑洞”照片打上自家水印,納入圖片庫供用戶有償使用。網民還發現,中國的國旗國徽、不少知名公司的logo都被“視覺中國”打上了水印,意味著圖片中國可以憑此躺著收錢。更多機構站出來揭發視覺中國的灰色發家史,輿論對視覺中國的質疑呈滾雪球之勢。

  綜合起來,視覺中國有“三宗罪”。一是將沒有獲得授權的圖片占為己有,正如網民所指“拿有版權的作品索賠,那叫維權;拿沒有版權的作品維權,那叫敲詐”。二是“店大欺客”,以自身壟斷地位壓縮簽約攝影師分成,而創作者顯然應是知識產權紅利最大的受益人。三是發現侵權行為采取“養肥了再出手”的方式,或以高額索賠進行訴訟,或以此要挾對方成為長期客戶,這種爭議性極大的“維權式營銷”成為該公司主要利潤來源。

  大陸媒體梳理發現,近十年間,視覺中國相關公司的訴訟案件數量近萬宗,其中九成為知識產權類糾紛案件。其中,僅2018年4月到2019年4月一年間,視覺中國就起訴了1200餘家公司侵犯其知識產權。互聯網公司、房地產公司、藥品銷售公司等“不差錢的機構”成為其“釣魚式維權”的主要對象。

  隨著新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的興起,“讀圖時代”來臨,除了大衆媒體、廣告公司等傳統用圖大戶之外,企業、機構、個人的微博、微信、APP對圖片的需求成井噴之勢;與此同時,近些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越來越大,對電影、音樂、文字作品等方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漸成共識,但圖片的規範使用仍是薄弱環節,“隨便下載使用”依然是主流的公衆意識。

  以視覺中國為代表的圖片公司瞅准“商機”,通過購買外國圖片庫或與攝影師簽約的方式,率先在商業需求與國家政策的對接處構築起一道知識產權防護墻,本應是規範圖片使用、保護圖片版權的先鋒。然而,這類公司在對接的夾縫間發現了一種新的生財之道,玩起了拉著知識產權保護大旗獵殺“撞入者”的游戲,肥了自身腰包,對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并沒有“建設性”,淪為攪局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