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9-06-19 08:56:12


 
  不得不說,美國一些人已因零和思維陷入幻覺,與時代潮流漸行漸遠。今天,世界經濟早已成為無法割裂的有機整體。生產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的1萬多個零部件,來自中國、新加坡、韓國等各國的眾多生產商。身處全新格局,即使強大如美國,也難以退回孤島在自我封閉中創造繁榮。現如今,美國一些人抱定單邊主義思維,讓自己成為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者。這究竟實現了哪一項政策初衷?

  面對當前中美關係出現的種種困難,基辛格博士給出了忠告,強調美中關係的真正命題不是彼此勝負,而是延續性。在他看來,美中作為兩個大國在維護國際秩序和世界正義方面應有更多的攜手擔當。遺憾的是,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一些人的零和思維侵蝕中美關係,給地區乃至全球局勢都帶來了衝擊和挑戰,進一步凸顯了中美以全球眼光把握彼此關係的必要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最新研究,美國和中國彼此加征關稅將導致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下滑0.5個百分點,折算金額約4550億美元,比南非的經濟體量還大。

  中美合作對世界是福,中美對抗對世界是禍。就中美關係的未來,世界不僅不希望看到“修昔底德陷阱”,還格外期待大國以高瞻遠矚的決策和行動,投身完善全球治理、促進共同繁榮的偉大實踐。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抉擇表示高度讚賞和支持,因為有目共睹,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整個過程中,中國對自己肩上的全球責任保持高度自覺,始終堅持捍衛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始終堅持開放發展的戰略抉擇,且主張同美方通過平等磋商解決問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國際社會紛紛批評美方的政策選擇,要求美方認真審視自己的行為,承擔應有的國際責任。

  (四)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不能用過去製造問題的那個思維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文章認為,世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如果一些人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挖個“修昔底德陷阱”。因此,華盛頓一些人需要走出危險的戰略迷誤,恢復清醒和理性。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傅立民最近撰文強調“敵對式共存”對中美兩國有百害而無一利,中國和美國都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以利解決各自國內的發展問題。

  客觀看待中國發展與美國發展關係,才有可能走出戰略迷誤。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發展,用全球的視野去看待發展,才能實現更大的發展。可悲的是,美國一些人還在陳舊思維作用下,以“陰謀論”的陰暗心理揣度中國,生怕美國地位被取代。他們的“國強必霸”邏輯,不僅同中國的歷史傳統相去甚遠,更同今日中國的國際擔當和作為完全背離。

  中國歷史上曾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崇尚“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今日之中國也從不想當什麼全球老大,而是真誠致力於全球發展事業,願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共創繁榮。

  理性看待中美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才有可能走出戰略迷誤。競爭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原生動力,不可避免,更不可怕,關鍵是如何界定競爭的邊界,如何選擇競爭的方式。當前科技變革正加速重塑世界,每個國家都面臨重新打造競爭力的任務,但這種競爭力歸根到底來自對發展動力的再挖掘、對治理能力的再鍛造,而不是使絆子、出邪招。在這個問題上,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近日的一席話有必要引起當前美國精英層的更多重視:“超級大國不能單純理解為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是這個國家能夠在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方面成為領先者。”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些人錯亂的“競爭觀”引發的種種批評,理應讓這些人回歸理性。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近日說:“美國想要一個永遠領先的局面,如果我(美國)不領先,我就制裁你,就派軍艦去你的國家。這不是競爭,這是威脅。”需要強調的是,中美經貿摩擦發生一年多來的事實已經充分表明,美國所熱衷的極限施壓,並不會使中國退縮,也不可能讓美國“再次偉大”。即使在美國國內,也有許多有識之士強調,單純污名化中國、對中國遏制封鎖,根本談不上戰略,因為這不可能奏效,也不可能贏得世界的支持。

  準確把握今天國際體系的變革方向,才有可能走出戰略迷誤。數百年來,列強通過戰爭、殖民、劃分勢力範圍等方式爭奪利益和霸權,逐步向以制度規則協調關係和利益的方式演進。中美兩國雖是人群中的大塊頭,輾轉騰挪都會對整個國際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但其相互關係也不應脫離這個規則體系。原因很簡單,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反映了歷史進步的方向,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逆潮流而動的單邊主義行徑,雖然會帶來一時的衝擊,但不能改變潮流本身。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國家對華盛頓一些人的任性表達不安與反對,不正是反映了歷史演進的辯證邏輯?以歷史眼光看,中美的長遠利益都在於維護整個國際體系的有序穩定。按照艾利森的統計,過去500年裡全球有16次主要的霸權之爭,其中12次發展成了戰爭,只有4次實現了和平過渡。21世紀的今天,國際上的事應該各國商量著辦,而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說了算,世界並不需要所謂的“權力轉移遊戲”。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兩國今天應有的戰略境界,自然不是上演第十三次“迎頭相撞”,也不是追求第五次“和平過渡”,而是要真正擺脫以“霸權興替觀”看自己、看世界。

  (五)“很多時候人們有能力預見前面的危險。但是他們聽任了誘使他們陷入不可挽回的災難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的愚蠢,而不是不幸。”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如此警示後人。

  文章表示,見證過中美關係發展歷程的布熱津斯基曾經指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兩個大國——一個當前的大國與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被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聯結在一起。”

  歐洲著名學者羅伯特•庫珀在《和平箴言》一書中寫道:“在我們開始制定外交政策前,我們不僅要問我們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上,而且還要問‘我們’是誰。我們的答案範圍越廣,‘我們’就越有可能生活在和平之中。”

  不知當前的美國一些人能否從這樣的真知灼見中汲取一些智慧。希望他們認識到,陷於“尋找敵人”的迷思,墜入零和博弈的死胡同,不僅於中美無益,而且將給世界帶來災難!

  可以肯定的是,唯有以合作化解衝突,以理性管控分歧,在尊重彼此核心關切、懂得維護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施展“戰略想象力”,方能走出戰略迷誤,享受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的和平與安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