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專論:王金平下一步?一切有跡可尋
http://www.CRNTT.com   2019-06-27 00:11:39


 
  2、王本來就不可能參加“初選”

  不少人認為,王的民調支持度一直拉不起來,至韓國瑜凱道造勢展現超高人氣,最終使王認識到勢不可為,所以決定退出初選,轉而“待價而沽”,以自己在中南部擁有的資源,尋求與未來出線者互補合作,從中獲取最有利政治位置。也有的認為王本就沒有勝出可能,退出初選是為避免結果出爐後的尷尬,總算有點自知之明。

  以上看法,基本屬於市井群眾街談巷議的層次,流於皮相,遠談不上真正的分析。事實上,王從來就沒打算進入投票、民調的“初選”遊戲,他真正尋求的,是黨內“協調”。

  早在2008年大選前的黨內初選中,王即鄭重申言:國民黨的選舉是先協調,協調不成才舉辦初選。當時支持王的連戰也表示:要以團結為最高原則,先透過協商產生共識,不懂為什麼那麼急著辦初選。其他歷次黨內選舉中,王之所以往往既要參選又曖昧不定,就是等待、尋找各方僵持不下時以協調產生人選;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才可能是他真正的機會。這是他歷次黨內選舉的主旋律。

  為什麼只能走協調的道路?很明顯,不論是黨內投票、社會民調,王都不可能出線。早些時國民黨有投票資格的黨員一度為二十多萬,其中光黃復興系統為代表的外省軍公教就占了八、九萬,這一群體視王為“藍皮綠骨”,絕大多數抵制他;後來吳敦義競選黨主席時,據說有大量本土人士進入黨內,這或許多多少少對他有利,但究竟能在結構上起多大作用,也未可知。民調方面,加諸王身上的既有形象與長期在社會上造成的影響,也使其始終居於後段班,從來不具優勢。所以在其他參選人當初就投票與民調比例等問題激烈爭執時,他倒顯得十分超脫,表示黨怎麼決定就怎麼做。最後當黨中央決定“全民調”而摒除黨內投票時,他反而反應強烈,說這是剝奪特定參選人的優勢與已作的努力。這其實是在為日後的發難作鋪墊了。

  如藍營很多人認為的那樣,你老王本來就沒有勝選的可能,起什麼哄啊、搗什麼亂啊,每次還不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但老王可不作如是想。在他看來,國民黨之所以丟掉政權,主要是因為失去中南部本土民眾支持,是因為“本土化”不到位、不夠“基層化”,而他正是代表國民黨應有方向的“本土藍”,攻擊他“藍皮綠骨”是對他極大的不公,也是對黨內構成中舉足輕重的地方派系的輕藐與歧視。所以,代表“本土藍”在黨內出頭,是他長期以來的志向與目標。正如他前面所說,國民黨大團結支持他,他再爭取到部分綠營票和中間票,豈不一切OK?

  所以,當國民黨正式啟動初選、開始登記交費、民調作業時,王斷然宣佈不參加就是必然結果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