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中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邁進
http://www.CRNTT.com   2019-07-11 10:36:30


推動中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邁進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縱觀世界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建成了體系完整、產能巨大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深度工業化,推動中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邁進,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盛朝迅文章表示,工業化是國民經濟中一系列重要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進而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所謂“深度工業化”,是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的工業化,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工業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發展的植根性強、產業鏈話語權強、附加值高、質量和品牌優勢突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快速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這種快速的工業化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發展以數量擴張為主,質量提升不足;二是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不足;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以初級加工和簡單加工為主,精深加工和複雜加工不足。此外,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很突出,東部地區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仍處在工業化中期。

  文章指出,破解這些難題,可考慮通過推進深度工業化,發揮中國製造業體量龐大、發展空間廣闊等優勢,營造有利於要素優化配置和領軍企業成長的制度環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工業化向高級階段邁進,實現由簡單加工到複雜製造,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

  第一,夯實工業發展基礎。聚焦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短板和突出矛盾,持續加大投入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厚植科教基礎,強化人才支撐,夯實製造強國的根基。

  一是著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整合資源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裝備技術水平。完善國家工業基礎數據庫,加強企業試驗檢測數據和計量數據的采集、管理、應用和積累。二是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按照企業主導、多方參與、成果分享等模式構建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力爭在事關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的重大技術、事關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卡脖子”技術、事關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的原創性前沿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繼續加大開放創新,強化國際協同創新和技術合作。三是加大人力資源要素培育,著重解決教育脫離經濟發展以及高技能人才短缺等問題。進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通過改革人才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快培育引進一大批有經驗和影響力的複合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可借鑒國外經驗,設立一批應用技術大學,增加通用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培養更多學習型、複合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第二,促進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要突出重點,精准發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一是促進先進技術在傳統產業深度應用。積極應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型製造和服務型製造新模式,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信息技術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廣泛滲透和深度應用,讓智能製造成為工業發展的普遍形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拓寬信息技術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方面的應用。二是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推動人工智能、5G、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技術產業化發展。三是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鼓勵探索智能化生產、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製造服務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研發設計、高端咨詢、檢驗檢測、品牌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建立完善融合發展的技術和標準體系,加快培育一批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的平台載體和綜合性園區,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第三,增強產業鏈控制能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加快構建“以我為主”的供應鏈體系,增強產業鏈控制能力。

  一方面,要推動製造業發展從主要依靠加工製造環節向研發設計、中高端製造、市場營銷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穩步增加高技術產業和複雜加工比重,不斷提高產業鏈控制與主導能力。另一方面,要培育一批工業冠軍企業和品牌。既要把重點企業發展作為產業政策的主要著力點,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科技等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領域培育一批世界級領軍企業,還要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規範生產流程,細化管理標準,堅持精益求精,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此外,還要圍繞中國具有優勢的電子信息、輕工紡織、裝備製造等重要領域,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等,加強全球範圍內製造業投資和產業合作,優化供應鏈全球布局,增強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

  第四,優化製造業發展的空間布局。堅持分類施策,根據中國四大板塊製造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優勢和發展潛力,明確各自的戰略重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協同聯動發展。

  比如,東部地區可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強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通過創新提升工業質量和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中部地區可選擇發展基礎較好、交通條件便利、環境承載力較高的中等城市,積極打造一批先進製造業基地,並在資金、技術、土地供應、稅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著力推動以創新驅動、智慧高效、綠色低碳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逐步形成一批新的國家工業基地;西部地區可考慮以西南地區為重點設立製造業合作示範區,推動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和標準“走出去”,著力打造跨境製造業合作產業鏈;東北地區應發揮所擁有的裝備製造能力和科研攻關、技術工人等方面的優勢,對關係國家安全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開展集中力量攻關,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