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問題根兒在這裡,董建華想起都心痛
http://www.CRNTT.com   2019-07-18 10:03:22


 

  香港星島日報網今年7月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以聖士提反書院考試題舉例稱,試卷的插圖是4名警員抬起一名示威者“王先生”,後者高喊“占領街道不是犯罪!我們要求‘一人一票’選行政長官!”試卷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釋示威者的要求有何“優點”。文章稱,這個題目多處故意誤導學生:一是隱瞞事實,中央並非不允許香港“一人一票”選特首,《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選舉須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推進,最終達至普選。其二,混淆是非界線。警方從未對2014年非法“佔中”及今年6月以來歷次衝突事件中的和平示威者檢控,只是對其中暴力違法分子檢控。其三,設置陷阱,“為什麼只解釋優點、不解釋缺點呢?”其四,圖中的執法警員被畫得惡形惡相,明顯暗示學生“仇警”。

  社會要求檢討的呼聲不斷

  多年來,香港社會要求檢討通識教育的呼聲不斷。2015年初,立法會就“全面檢討通識教育科”無約束力議案展開辯論,多名建制派人士表示通識科有政治導向,過分注重啟發學生思考,但流於泛泛而談,擔心學生閱讀“有毒的材料”。2017年,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撰文直言,通識科的弊端暴露無遺,還望有關部門正視問題,盡早改革。今年3月,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李慧琼等人表示,部分年輕人在通識教育中受到偏頗政治觀點影響,對國家和特區政府持錯誤認識;未來應考慮取消通識教育的必修科地位,同時加強國民教育。

  前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17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反對勢力“綁架”了香港通識教育,即使再困難,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工作也應堅持進行。他建議,很重要的一點是四門必修學科“減減肥”,讓學生可以騰出時間精力應對選修課,尤其是理科。更重要的是,通識教育相關教職人員應該有更加廣泛多元的選擇,不能長時間被那些在政治上有激進偏好的人占據。

  星島環球網刊登的評論稱,通識科不設置標準答案有嚴重隱憂。一是社會問題不同於自然科學,超出了中學生的認知範疇,他們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狀況,更是缺少最基本的了解。第二,必修課沒有標準答案,導致考試缺乏客觀性。如果學生的觀點與閱卷老師觀點相近,就容易高分通過;反之,則無望過關,“如此考試,考不出優劣;如此必修,修不出學養”。今年4月,在一場小學通識比賽中,一名參賽者因為用普通話作答被判錯誤,在香港引發爭議,不少人認為這是在歧視普通話。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龍子明今年7月在媒體撰文稱,香港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表明,年輕人思想變得越來越激進的根源在學校,關鍵是教育。全通識教育是董建華親手推出的政策,如果不是深切體察到其中的問題,相信他是不會輕易推翻自己推出的政策,特區政府及社會有必要認真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葉藍範凌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