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如何讓更多人“看懂”“聽懂”戲曲
http://www.CRNTT.com   2019-07-19 15:18:56


 
  戲曲的道理是民族藝術道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戲曲理論總結與美學闡釋,既要基於普通人的審美經驗,重視古代文人和藝人的智慧結晶,還需要和當下文藝理論體系完美對接。20世紀90年代中葉,文藝理論界提出“話語轉型”這一重要命題,新世紀以來更有學者呼籲警惕西方文論框架與觀念對中國文藝審美經驗的“強制闡釋”。中國文藝理論話語正努力實現中國化轉型,加大對本土現當代文學和話劇、影視等藝術創作的關注,但是以戲曲等傳統藝術為感性材料的理論探索與實踐尚不充分,看戲曲、懂戲曲的文藝理論家也不是太多。

  戲曲的道理並不只是一堆知識,更是審美活動中人的切身感悟。比如,讓觀眾明白戲曲表演以槳喻舟、以鞭喻馬的指代手法,更重要的是要對觀眾解釋這種非寫實表演如何喚起情感共鳴、何以比寫實表演更具魅力,這就有助於消除觀眾欣賞障礙。

  用兼具當代性和世界性的理論話語講清傳統藝術“有意味的形式”

  馬克思藝術理論認為,藝術是人們審美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任何一門藝術都因其擁有特殊藝術形態與技術手段,而為人類認識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對藝術的欣賞與感受、理解,離不開對這門藝術特有藝術形態與技術手段的理解,戲曲也是如此。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講清楚“故事”的道理,還要講清楚“手段”的道理。

  具體來說,戲曲的道理和其他藝術門類不同。小說、影視、話劇運用大眾熟悉的方式表達思想和情感,其優點在於其藝術語言接近公眾日常經驗。戲曲選擇用與日常生活有所區別的特殊手段傳遞思想情感,其藝術語言的探索和運用是對人類交流溝通工具的拓展,並直觀體現出戲曲藝術本身的獨特性。比如,戲曲和話劇都講故事,但戲曲表演不僅重視故事結構、人物形象、情節衝突等,更重視通過獨特的舞台手段與觀眾發生更深層的情感交流。也就是說,戲曲演員的表演不只是為了塑造人物或表達思想情感,更是通過形體和聲音手段(即“玩意兒”)展現戲曲本身的魅力——和故事、人物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正是戲曲這種異於日常生活的非寫實藝術語匯,即“有意味的形式”。

  因此我們說,戲曲的道理不僅蘊含在經典劇目體系中,更蘊含在它融唱念做打為一體的表演方式中。從身體表達的技藝層面來說,戲曲演員怎麼唱念、運用什麼身段,在傳統的一桌二椅背景下如何通過場面調度為觀眾提供富有張力的戲劇空間,都是人們理解與欣賞戲曲時需要明白的“道理”。京劇界老藝人經常批評某些評論“說的不是這裡的事”,就是因為這類評論很少觸及技藝本身,隔靴搔癢——唯有從劇種、功法、行當、流派等層面切入本體,才能說清戲曲“這裡”的道理。

  當然,戲曲的道理不只在於表演。戲曲劇本中雅文化範疇的曲牌體和俗文學範疇的詩贊體這兩大類文體、戲曲“以文化樂”“因字行腔”的文樂關係、戲曲音樂的旋律特征與變化規律、多樣化的演唱潤腔方法、器樂與聲樂之間的融洽關係、戲曲舞台美術與人物造型的原則,都是戲曲重要的道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