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九州縹緲錄》特效鏡頭數達14076個,上萬套服裝、3000人的劇組如何調度成為熱門話題。圖為劇照。 |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影視劇的“工業化”,分工和品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當工業化生產成為基礎時,不僅可以提高作品的平均水準,也可以讓編劇導演演員更專注於情節和情感的表達,觀眾不至於在觀劇時由於低級錯誤而頻頻“出戲”
相比於被技術解放,工業化進程帶來的挑戰更大。影視劇要實現審美和敘事的統一,影視工業時代的導演,必須承擔起構建審美體系的任務,和制片人一起協調控制各方面的資源,在創作過程中以自己的創意為中心,勾勒出一個藝術世界
這個暑假,《九州縹緲錄》《長安十二時辰》成為引人注目的兩部電視劇,前者上萬套服裝、3000人的劇組如何調度成為熱門話題,後者片尾的職員表裡——古建築複原、雕塑、禮儀指導、盔甲設計製作、服裝紋樣、鈎織等種類繁複。它們的拍攝過程和呈現狀態,共同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中國影視劇產業工業化進程正在全面加速。
如何定義影視劇的“工業化”?其中,分工和品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具體表現在項目化、標準化、流程化的模式操作。當工業化生產成為基礎時,不僅可以提高作品的平均水準,也可以讓編劇導演演員更專注於情節和情感的表達,觀眾不至於在觀劇時由於低級錯誤而頻頻“出戲”。
影視劇工業化需要資本和技術,更需要貫穿拍攝過程的嚴格分工管理機制
《九州縹緲錄》特效鏡頭數14076個,《長安十二時辰》耗資5000萬元搭建唐城,在外界看來,特效升級和投資增加是成就影視劇工業化的重要條件。而在兩劇的主創看來,投資和技術並不是影視工業化的充分條件。《長安十二時辰》導演曹盾表示,服化道僅僅是“基礎的工作”,高度還原唐代的生活場景是為了第一時間抓住觀眾;同樣,《九州縹緲錄》出品人檸萌影業董事長蘇曉表示,無痕的特效才是工業化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