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四大環節 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9-09-05 08:27:40


 
  在此情況下,防風險、促安全的著力點突出表現為幾大政策方向。首先就是如何更好地“補短板”。一是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主要是支付清算基礎設施,包括大額、小額、證券等,為整個金融活動奠定更加高效、安全的“道路、鐵路和航運設施”。二是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金融業綜合信息統計,不要讓決策者出現“盲人摸象”,更加及時、準確反映金融風險波動的相關信息,並且能夠充分體現出金融體系內的動態資金流動情況。三是完善信息發布管理規則,避免出現金融信息混亂影響預期,甚至對金融市場穩定、價格形成帶來負面衝擊。四是不斷完善信用體系,為良好的金融生態建設創造條件。

  其次,是如何繼續完善監管機制。一是“以人為本”。重點是“管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監督管理,加強金融領域反腐敗力度。”同時,還“要培養、選拔、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幹部隊伍。”二是加強監管協調,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行為監管兩手抓、兩手都硬、兩手協調配合。三是加強基層金融監管力量,強化地方監管責任。四是“要建立監管問責制,由於監督不力、隱瞞不報、決策失誤等造成重大風險的,要嚴肅追責”,由此看,既堅持了監管責任分擔,又避免了責任的過於擴大,乃至產生負面影響。五是“要解決金融領域特別是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逐漸由行政懲罰為主,轉化為更重視經濟處罰,真正讓性質惡劣違法分子“傾家蕩產”。

  最後,從近期重點來看,一是宏觀杠杆率、金融控股公司、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仍然是當前風險防控與監管的重點領域。二是監管對持牌機構的正常風險容忍度似乎有所上升,這意味著短期內銀行不良率等指標可能略有提升,但會促使潛在風險盡快暴露,而非推後乃至將來積累爆發。三是強調盡快健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這也是微觀層面監管著手的重點,包括金融機構國有出資人的進一步探索。四是局部非系統性風險治理仍將不斷深入,尤其是針對各類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非法金融活動。

  第四,“要把金融改革開放任務落實到位。”

  改革開放一直就是中國邁向現代化進程中不可動搖的戰略方向。當前,需要在落實既定任務的同時,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中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尤其要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早在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就表示,對於中國政府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的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准入等內容,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抓緊落實,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大幅度放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

  我們認為,雖然目前遇到新的國際博弈形勢,面臨內外挑戰,但還要堅持在新的條件下不斷開放。因為只有開放,才能夠經受住國際環境下新的風險挑戰,否則只能是在“小河”裡面,經不起大風大浪。

  從政策要點來看,一是金融國際化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包括國內金融體系的對外開放,也包括國內金融資本和金融制度的對外輸出。長期以來中國更加重視“引進來”,而金融自身“走出去”的進展相對緩慢,將來如何協調好內向和外向的節奏,也將成為重要的挑戰。二是需實現提升改革效率與把握風險控制的平衡。金融開放在提升一國經濟金融效率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開放條件下,中國更易遭受全球短期資本影響,監管者能否真正提升跨境金融管理能力,將面臨巨大挑戰。三是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的協調,更應該重視對內開放的同步進行,從而真正依托於國內經濟和社會需求,大力推動扎根於實體的內生性金融創新。四是在推動機構、市場、產品的國際化發展同時,還需在規則、標準方面爭取一定的主動權。五是對於金融基礎設施的開放問題,要在國際化發展與自主可控方面把握好平衡與節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