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房問題上,香港已錯失諸多歷史契機,不能再拖延。董建華上任之初提出《八萬五計劃》,提出每年興建公屋和私營住房不少於八萬五千套,10年內讓香港七成家庭能自購住房;梁振英執政時期,也將解決市民住房問題當作首要任務,提出要加速修建公屋;林鄭月娥上台後,提出填海造島的“明日大嶼”計劃……但這些完全為香港長期公共利益考量的方案,或草草收場,或大打折扣,或至今擱淺,都稱得上命途多舛。
究其原因,既有反對派在立法會的拉布,為反對而反對,別說“明日大嶼”計劃本身,即使是申請研究該計劃的撥款議案,還因政治纏鬥在立法會擱置;也有地產商為既得利益,不斷要挾政府、捆綁民意,這讓整個香港社會陷入房子買不起又跌不起、不夠住又建不起的泥沼;也因為一些公眾,對特區政府改善民生的能力,不了解、不信任。
這一次,香港社會,能否拋開政見,平心靜氣坐下來思考《收回土地條例》?能否放下偏見,理性看待特區政府為民生作出的努力?能否正視公與私的天平,真心實意為香港“計深遠”?
香港不能再等了。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