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敏的資料照片。(來源:新華網) |
1967年6月17日,羅布泊沙漠深處,蘑菇雲騰空而起,一聲巨響震驚世界。新華社對外莊嚴宣告:中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多,蘇聯用了4年,中國僅用了2年8個月。
用熱血書寫歷史豐碑
有人尊稱他為“氫彈之父”,於敏婉拒。他說,這是成千上萬人的事業。
1926年,於敏生於天津一個小職員家庭,從小讀書愛問為什麼。進入北京大學理學院後,他的成績名列榜首。導師張宗遂說:沒見過物理像於敏這麼好的。
新中國成立兩年後,於敏在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任所長的近代物理所開始了科研生涯。他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幹結構模型,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正當於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時,1961年,錢三強找他談話,交給他氫彈理論探索的任務。
於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轉行。從那時起,他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生涯,連妻子都說:沒想到老於是搞這麼高級的秘密工作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於敏率領團隊又在二代核武器研製中突破關鍵技術,使中國核武器技術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他與鄧稼先、胡仁宇、胡思得等科學家多次商議起草報告,分析我國相關實驗的發展狀況以及與國外的差距,提出爭取時機,加快步伐的戰略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