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中國藝術報》總編輯):《決勝時刻》是一部出人意料的電影,按照常理,文藝作品要呈現重大歷史,一般都會用波瀾壯闊宏大的敘事和全景描繪,我們之前有很多這樣的創作,但是看了《決勝時刻》以後,我發現片中有和平談判、渡江作戰、新中國成立等重大的歷史事件,但更多的是宏大歷史中生動的細節切片,這帶給觀眾意外的發現,從而使得《決勝時刻》與眾不同。
《決勝時刻》這種以小見大是以科學歷史觀為前提,正因為如此,影片雖然採取了歷史細節、生動切片但沒有遮蔽歷史、淹沒歷史,也沒有讓歷史碎片化、冗長化,它對歷史塑形和築魂的同時,也從歷史、意義、思想內涵和審美價值出發,極大增強了歷史感染力,讓歷史鮮活了起來。
束煥(北京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編劇、導演):我看了之後一直在思考,這種主旋律電影會不會受到年輕觀眾的喜愛?我覺得一定會!因為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好幾次特別感動,甚至有想哭的衝動。在電影院觀影的氣氛感染了我,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看,而且在每一個有趣的地方,我能感覺到觀眾同步地都對這部分產生了一樣的印象。我覺得一個藝術作品最高的境界反而是“自然”,所以我覺得《決勝時刻》從導演、編劇等方面,特別好的一點就是舉重若輕。比如我印象特別深的幾場戲,毛主席去看梅蘭芳的演出,我看到兩個人的偉大,梅蘭芳的反應淡定得體,這段戲讓我舒服的地方在於,電影沒有非要眾星捧月般地去塑造偉人,而是沒有丟失配角的存在感。所以年輕人來看這片子的時候,能看到每個角色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有光彩,從創作上來講,這點我很佩服。也希望宣傳的時候,我們也能用年輕人所喜歡、所接受的方式來傳遞給他們,我相信這樣做,電影一定能成為一個爆款。
汪海林(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編劇):這個影片沒有疲於敘事,尤其開場很棒,有抒情性、有詩意,是大格局、大情懷的東西。我看這影片一方面是學習,另一方面也希望有一些總結,很多這類主旋律題材的影片它有些東西是必須表現的,但如何也保證藝術上的戲劇性?《決勝時刻》這方面做得不錯,比如何冀平老師設計的播音員角色非常重要,她上來就念文件、念通訊,把大歷史、大政治的這些內容通過播音員傳遞給觀眾,這是戲,他們把情緒融到戲裡了。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