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9-09-21 09:03:40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實現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習近平同志指出,“經濟發展就是要提高資源尤其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轉變為“決定性”,生產要素配置效率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高儲蓄率引致高資本形成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資本。中國人歷來具有儲蓄的傳統,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儲蓄率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使投資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農村富餘勞動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厚的人力資本,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綜合動力。我們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作用,通過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等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使交易成本不斷降低。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場主體的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中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對外開放被確立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的歷程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積極引進和利用國際上的先進管理經驗、科學技術和資本,堅持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彌補國內資本和技術缺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有力推動了我國工業化進程。今後,應充分吸取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經驗教訓,充分利用我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注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製造業與服務業協調發展。

  堅持依靠人民群眾

  堅持依靠人民群眾,我國經濟發展就擁有源源不竭的動力。“一五”時期,“每一秒鐘都為創造社會主義社會而勞動”——這樣充滿時代精神的口號,反映了五年計劃的宏偉目標轉化為千百萬職工的實際行動,鼓舞著中國工人階級忘我地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奮鬥。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高速增長,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偉大創造。鄧小平同志指出,“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鄉鎮企業容納了50%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那不是我們領導出的主意,而是基層農業單位和農民自己創造的。”習近平同志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勇於探索、真抓實幹,憑著一股開拓創新的拼勁,一股自力更生的韌勁,把中國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今天,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正是因為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偉大創造,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韓保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