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豐收節的主體不僅是農村農民
http://www.CRNTT.com   2019-09-25 08:20:24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電/“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9月23日,我國迎來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為農民設立的節日,豐收節既是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的日子,也是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生動體現。

  提到豐收,很多人會想到在廣袤的大地上,廣大農民辛苦耕耘的背影。特別是在這個瓜果飄香、稻黍收成的時節,從丘陵到平原,從長江到黃河,農民正在忙碌著,享受著春種秋收的快樂。豐收節離不開農村農民,但如果談論豐收節,只是把視線集中在農村農民身上,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當下的農村,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想象。有的人提到農村,很是不屑一顧,認為代表著貧窮與落後;也有的人心生羨慕,認為農村生活壓力小,很多新農村有著強大的經濟實力,農民能分享收獲的紅利……這樣的想象,在農村都能找到現實的印證,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能代表農村的全貌。

  看待今天的農村,橫向和縱向、整體和局部,這兩種眼光都要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與城市一樣,農村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要看到,城鄉之間依然有著巨大的剪刀差。雖然農村整體發展了,有些農村生活甚至讓城裡人羨慕,但依然存在不少貧困地區,當前還有艱巨的脫貧任務。決勝全面小康,追求的就是億萬農民都實現小康生活,一個都不能少。

  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為城市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城市反哺農村,並不僅僅是一種道義上的選擇。沒有脫離農村的城市化,也不可能有脫離城市化的農村,當城與鄉走到一起,攜起手來,才能發生“化學反應”。農村的發展需要城市的資源,城市想要實現更大的發展,也需要農村的空間。城市應該讀懂“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的深意,把支持農村發展當成責任,而不能當成負擔;與農村共成長,而不是單線條。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今天講的豐收,應該有一套現代化評價體系,不應停留於增產了多少糧食之類的簡單事實。在現實中,豐收而不豐產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公共服務短板依然頑固,要想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也涉及人才問題,也就是由誰來建設新農村、發展新農村。

  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大量農村的優秀人才流向了城市。這種流動,當然無可厚非,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單向的輸出叫流,雙向的合作才叫動,今天的農村再也不是過去的農村,農村的發展也需要大量人才。這些年來人們常見的是,富裕村大多有一個好的帶頭人,貧困村最差的是人才。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這把“金鑰匙”,人傑地靈,有人才興。

  現在鄉村人才面臨的問題,不僅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結構上。即便拿一些富裕村來說,他們的“領頭雁”也往往年齡不小了,而且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存在一定的本領恐慌。在豐收節的內涵裡,應該包含“人”——不僅要有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發展,還要有更多的人參與農村發展,特別是要有更多的有知識有見識有幹勁有闖勁的年輕人,來和土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豐收節的主體不僅是農村農民。什麼時候城市和農村真正融合發展了,市民和農民真正融入一體了,這才會迎來全面充分、帶著滿足感獲得感的豐收。在這樣的“稻花香裡”,才能享受到豐收的真正滋味。這不僅是農村之福,也是城市之幸。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喬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