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完善中國養老金體系需要"節流"更需"開源"
http://www.CRNTT.com   2019-09-26 08:29:32


 
  如果說國家經濟增速換擋帶來的養老金漲速減緩是階段性的調整,那麼由於老齡化現象加重帶來的養老金負擔則是中國當前養老金體系不得不面對的難題。通過降低養老金漲速來“節流”自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想要徹底解決此問題,進行“開源”則更為重要。

  縱觀中國養老金體系的結構,屬於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規模在2018年達到了5.8萬億元,占GDP總額的6.4%,而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僅為1.48萬億元,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在中國國內發展幾乎處於空白階段。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養老金體系多以第二支柱為主、第三支柱為輔。相比而言,中國基本養老險在整個養老金體系中占比超過80%不僅使得政府養老負擔越來越重,也加深了養老金體系的結構風險。

  文章認為,面對中國愈發嚴峻的老齡化趨勢,想要保持養老金體系發展的可持續性,應當借鑒發達國家養老金體系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國情,對養老金結構逐漸進行調整。企業年金可以作為下一階段養老金體系建設的重點。當前中國企業年金的建立存在著條件較為嚴苛的問題,導致大量的中小企業被排除在外。另外,覆蓋範圍小、參與門檻高也是制約中國企業年金發展的重要阻礙。因此,企業年金制度亟待改進與完善。

  此外,根據發達國家的企業年金繳納與運作的成功經驗,企業年金在繳納之後並非直接存入賬戶,而是在資本市場中由優秀的基金經理進行管理運作。2018年6月,中國證監會也公布了《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養老金入市趨勢也逐漸明朗。不過,鑒於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尚未完全成熟,這就對於基金運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將會倒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長遠來說,養老金入市並由優秀的基金經理進行運作對於保護投資者利益,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