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文物醫院 讓600歲故宮青春永駐
http://www.CRNTT.com   2019-10-01 13:43:05


 
  有一天,師傅郭文通找來屈峰,告訴他見習一段時間之後可以學一些本事了,“師傅給我找來一份圖樣,讓我用一個曲線鋸來把圖樣上的東西雕出來。”

  這是一個屈峰原以為輕而易舉的工作,沒想到,開始操作曲線鋸之後問題來了,“越是用力氣,曲線鋸就跑得越偏,反而是我不較勁兒,倒能雕出來好東西。”屈峰發現,自己原以為可以駕輕就熟的文物修復,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此後的幾次修復經歷,更是徹底改變了屈峰的想法。有一次,修復室送來一件巨大的木塔,木塔上原有不少掛著鈴鐺的螭龍雕塑,但因為年代久遠,約20多個螭龍缺失了。屈峰接到的任務就是為這些螭龍做出補配用的複製品。

  “沒兩天我就雕出一個,交給了幾位老師傅。有位劉師傅看了,只是笑笑沒說什麼,過了兩天,拿出一個他雕好的螭龍給我看。”屈峰說,他看了劉師傅雕刻的螭龍覺得很奇怪,便問劉師傅,“相比之下,我雕刻的更接近原件的大小,您為什麼雕出來的小了一些?”當時,劉師傅笑著說,原件的木料外還有刷上的灰和漆,如果雕刻出來的替換品和原件一樣大,等到刷上灰、漆,再和原件一比就很不協調了。“劉師傅雕出來的螭龍留出了灰、漆的量,這是一種預判,當時我就感悟到這裡面學問太大了。”屈峰說。

  故宮修文物 老匠人們傳授精湛技藝

  屈峰說,像劉師傅這樣的老手藝人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他們繼承了精湛的傳統手工技藝。他舉例稱,有一次,故宮文淵閣的一扇隔屏需要修復,這塊隔屏分為三部分,他和另一個學徒各負責一塊擋板,劉師傅負責中間的裙板,“結果我修復的擋板和劉師傅修復的裙板放在一起,差距就明顯體現出來了。劉師傅雕出來的龍,明顯更有力量,鱗片和龍身體結合得更好、更規整。相比之下,我雕出來的龍就像一條病龍。”

  屈峰趕緊向劉師傅請教,劉師傅指著屈峰雕出來的龍說:“你雕的這條龍,每個部分單獨拿出來都很不錯,但是龍是一個整體,你開始雕刻的時候,就要從整體去想。龍身上要有一股氣,從頭貫穿到尾,你的這個氣都斷掉了,龍自然就沒有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