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安會遭遇“信任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9-10-14 14:53:29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大幅削減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國安會)人員數量。這是國安會繼其“大主管”由博爾頓換為奧布萊恩後的又一次調整,不僅打破了國安會人員數量逐步增加的趨勢,也反映出當前國安會在白宮決策體系中的地位出現滑落。

  自1947年成立以來,美國安會人員數量在不同總統執政下不斷變化。從內部權力轉移看,國安會成立的初衷是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總統權力並防止部門主義、權力惡鬥導致的決策偏頗,但國安會不但未能成為權力制衡器和刹車片,反而愈發成為總統決策的得力助手。

  一般而言,國安會體系由3組人員構成,第1組為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等法定成員,第2組為國家情報總監、參聯會主席等法定顧問,第3組是其他專業幕僚或行政輔助人員。前兩組人員相對固定,第3組人員規模在歷史上則有所起伏,但在權力轉向白宮的過程中整體呈擴大趨勢,比如,尼克松時期為50人左右,老布什時期回落至40人,克林頓時期猛增至100人,奧巴馬任內一度接近400人,特朗普任內保持在310人左右。

  此次,特朗普要求減少國安會人員,直接原因是受“通烏門”的刺激。“通烏門”主要由情報機構一名爆料人抖露,外界認為該爆料人是在國安會工作的中情局人員。很顯然,特朗普認為國安會人員數量過多、難以管控,希望通過縮減國安會人數提升內部安防和保密能力,減少政府內部事務的知悉範圍,並有意讓國防部、國務院、情報機構等部門委派至國安會的幕僚“打道回府”。

  從另一個角度看,國安會人員減少,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一頂層協調機制的能力。經過70餘年發展,國安會管轄範疇已極為龐雜,議題覆蓋領域持續擴容。在歷屆美國政府中,國安會都會根據熱點地區和功能性議題,設立相應子委員會或類似平行架構,如克林頓任內的國家經濟委員會、小布什任內的國土安全委員會等。

  在目前以部長級委員會、常務副部長級委員會、政策協調委員會這一“3級委員會”為主框架的國安會內,此次削減的主要對象無疑是負責日常協調工作的政策協調成員。而這些成員往往來自聯邦政府各部門,主要負責日常國家安全政策的跨部門協調工作、向上級委員會提供政策分析等,恰恰是國安會中的“政策起重機”,也是各部門配合默契、能夠密切商討政策的平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